抢抓机遇谋产业发展 顺势而为促体育消费

  “十二五”期间,重庆体育产业工作推进有力、亮点纷呈。尤其在2015年,重庆市坚持改革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4﹞46号)文件精神,体育产业的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此,重庆市体育局局长辛世杰就该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请谈谈重庆在落实46号文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辛世杰:国务院46号文件下发后,我们一方面强化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和文件宣传工作;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市政府办公厅,以及市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为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奠定基础。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2015年6月,市政府正式印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发布后,我们将《实施意见》的28项重点任务分工并进行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全市22个市级部门和单位,明确了每项工作任务的牵头单位及完成时限。与此同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强化督促检查,督促各区县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
     记者:重庆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上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辛世杰:首先是开展全市体育产业统计调查工作,完成了《2014年重庆市体育产业普查统计报告》,为我们制定产业政策和决策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第二是制定了《重庆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
     第三是设立了重庆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帮扶体育产业企业发展壮大,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第四是在西部地区率先推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医保个人账户结余金额,可用于支付体育健身项目消费,释放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
     第五是推广养生保健运动项目和“运动处方”,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研发运动康复技术,建设运动性伤病防治和康复专门医疗机构,促进康体结合,拓展体育康复市场。
     第六是协调市质监局将体育健身、体育中介、体育服务贸易等3个方面纳入重庆市现代服务业领域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建设,开展体育产业地方标准的征集工作。
     记者: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辛世杰:到2020年,重庆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6%以上,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500亿元。二是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产业体系。三是按照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全市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四是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到93%。
     到2025年,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在2020年基础上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000亿元。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1400万,市民体质抽样合格率保持全国前列。
    记者:请结合地方体育特色,谈谈重庆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辛世杰:2013年9月,重庆市委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因此,我们在体育产业的发展布局上也充分结合各区县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按照“一核两带多基地”的发展理念,突出特色。
     一核:就是充分发挥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资源要素集聚、产业门类齐全、体育市场活跃优势,重点发展健身休闲、赛事表演、中介培训、文化传媒、商务流通等体育服务业,打造都市体育产业核心聚集区。
     两带:一是利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水资源优势,打造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水上运动娱乐服务带;二是利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优良的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重点发展山地户外旅游和民俗体育休闲旅游服务带。
     多基地:充分发挥城市发展新区,建设具有重庆特色的现代体育制造产业基地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鼓励各区县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培育滑冰、滑雪、滑草等各自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