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足球——中国队需要的是永久主场

  中国队又要选主场了……
    中国队为什么永远在选主场?
    中国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永远在选主场的吗?
    北京先农坛、工人体育场,都是中国队曾经的固定主场。但从1985年5·19之后,中国队就开始了“满世界”选主场的“漂泊之旅”。
    30年来,中国队在几十个城市踢过“主场”——深圳、西安、长沙、合肥、昆明、武汉、沈阳、大连、成都、上海、广州、南京(排名不分先后)……且令人费解的是,1997年大连金州和2001年沈阳之后从未一个“主场”连踢过两场比赛——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此番为12强赛选主场最为夸张,据说有40多个城市提出申办,其中甚至包括以地处边陲、有“入滇锁钥”之称的“三线城市”——云南古城曲靖。
    时隔三届世界杯,第一次打入十强赛让中国队这次主场之选顿成“最大新闻”。5月5日申报截止,9月6日首个主场比赛对伊朗,最快5月底前须定下来亦迫在眉睫。但至今为止,一直若隐若现的“四大潜规则”似乎已注定中国队此番5个主场仍将是一次“一直在路上”的“流浪”。
    哪“四大潜规则”?
    一、不(能)在北京;二、如何对对手不利;三,一次一个城市;四,各城市间“非体育因素竞争”。
    1985年5·19后,中国队只有1990年亚运会、2004年亚洲杯,及一场对越南的比赛是在北京踢的,此外全在外地。一个从未公开过的解释是,北京安保费用高、地理位置敏感。而如何利用主场给对手制造麻烦则“公开”、“透明”的多,如2008年40强赛对澳大利亚主场选在昆明,就想让对手既不适应高原、又多倒次飞机增加其旅途疲劳;2010年亚洲杯预选赛对伊拉克,多旱少雨的阿拉伯队不善水战,就设主场于长沙……
    结果前两条“潜规则”又造就了后两条“潜规则”,就不断有既坑了对手、也坑了自己的荒唐事。
    昆明拓东体育场因多年没足球联赛改成高尔夫练习场,虽临时填补,但仍坑坑洼洼、且偏软,中国队虽比对手提前抵达几天,但对适应1900米的亚高原气候,几乎没任何优势。而邵佳一换个非常熟悉、多次罚进过点球的球场,中国队就不会丢掉那宝贵的3分?长沙下雨、合肥下雨、武汉下雨,阿拉伯队不善水战,中国队员都是“浪里白条”,中国队成了“求雨童子”?
    安徽体育中心多少年没足球比赛了?但因此做国足主场更有普及意义?武汉多少年没顶级联赛队了,但武汉要办东亚四强赛正需检验球场……
    中国队选主场成了什么?古城曲靖都来凑热闹?是“城市发展推介”、“旅游博览”,还是“足球扶贫”?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偶尔在哪儿赢了,即冠以“福地”之称。但即便几年、十几年又轮回同一个城市,也早非同一球场、同一草皮。沈阳“五里河”曾是国足第一次打进世界杯之最大“福地”,但却因难敌楼市而灰飞烟灭。若国足再“回”沈阳,何福之有?全都是“新”的,队员一切从头适应,何谓主场之利?
    实际上,也一直有中国足球必须打造自己“魔鬼主场”的呼声。就像英格兰温布利、法国圣丹尼、巴西马拉卡纳、伊朗德黑兰体育场……不仅体育场承载着前仆后继的信念,队员像在家闭着眼也能找到一切那样、熟悉每一寸草皮,球迷的欢呼、呐喊声如山呼海啸,让国足充满自信、对手不寒而栗,如此“主场”本身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一种不屈不挠的象征。
    为什么中国队没这样一个主场?这次不就要选这样一个主场吗?这样的主场不首先应该在北京吗?鸟巢,你申报了吗?
    听着,此番国足选的是永久主场(若11月25日北京太冷可找个替补),而非临时“旅馆”、“招待所”,根本不用40个城市申办,让曲靖“到别处玩去”,更无须把钱作为条件。让四条“潜规则”去见鬼,一切从12强赛出线的最高利益出发,像当年选主场尊重戚务生、米卢意见那样,先听取高洪波的意见。
    选好、打造好永久“魔鬼主场”,是打好12强赛的第一步。听着,这一步不能再走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