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工作:体育工作者需要“工匠精神”
提到工匠,在很多人心目中可能都是纪录片《大国工匠》中有高超技能的大国手。然而,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目光专注、一丝不苟的普通体育人:认真选材、切堆儿、烹调、摆盘,不省略一道工序的运动员餐厅大厨;整天和地板胶带打交道,精准测量、一笔一画耐心绘制的场地工;保卫群众安全,几个小时认真巡视的救生员……他们甘于平凡,默默无闻;他们精益求精,谨慎严格;他们心怀虔诚地对待自己手头案边的工作,也正是这样,他们将平凡的工作做成不平凡的艺术。他们同样是工匠,他们身上的品质,就是“工匠精神”。
在国家奥体中心职工技能大赛上,我们看到,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他们通过竞赛展现出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尽职奉献的决心和勇气,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敢于亮剑做一名好“工匠”。这就是工匠精神。
于建新30年如一日,在地板和胶带的世界里写出了一个场地工的宣言。他说,“我不太会讲话,我觉得跟地板胶带打交道的时候更自在。”正是这种朴实的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告诉了人们平凡中的伟大。从解牛的庖丁、“惟手熟尔”的卖油翁,到《大国工匠》中以匠心筑梦,锤炼“中国制造”的工匠们,再到我们身边普通技工的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无不体现了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力求做到极致、做到“零缺陷工作”的精益求精精神。用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事工作,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工匠精神”。
作为普通劳动者,能否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能否有精雕细琢,以点滴微弱之功臻于至善的工作态度,同样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体育需要“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在体育工作中发光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