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足球——中国足球揭开反转的序幕

  对于有些事情真没必要急着下结论,被表象掩盖的事物本质历经岁月冲刷,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中国足球从被对手绝杀到绝杀对手的时间跨度几乎超出人们的想象,虽然武磊和蒿俊闵绝杀对手的进球已过去将近一周,可依然让人回味无穷。究其原因,中国足球正在揭开反转的序幕。
     亚冠联赛八分之一决赛上海上港和山东鲁能决定命运的进球都出现在终场前,若在以往,这多是中国球队惶恐不安、手足无措的时候。然而这次,两支中超球队的意志异常坚强,而且进球均由中国球员主导。如果说一次绝杀属于偶然,两次绝杀也是侥幸,那么在偶然与侥幸背后又蕴含着什么?
     不妨把时光回转到1989年10月,世界杯亚洲区六强决赛在新加坡进行得如火如荼——首战中国队2比1逆袭劲敌沙特队后,第二战又凭借唐尧东第61分钟的远射破门领先阿联酋队。时任主教练高丰文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终场前5分钟,他以董礼强换下谢育新,意在加强防守。但这次调整带来的却是致命失败——董礼强的两次带球失误令对手赢得了两次得分机会,1比2,中国队被绝杀。11天后,中国队同卡塔尔队交锋,如果取胜依然可以进军世界杯。不过,上天似乎有意戏弄中国队,当马林拼尽全力打破场上僵局后,卡塔尔队的斗志好像被激发了出来,三分钟内连进两球,中国队再遭“黑色三分钟”绝杀。
     历史存留的意义之一就在于被改写,如同之前中国队32年不胜韩国队。可在2010年2月10日进行的东亚四强赛上,中国队以3比0大胜对手,历史焕然一新。
     当“被绝杀”的日子过得太久后,物极必反,绝杀便成了必然。
     武磊和蒿俊闵实施此次绝杀前3年,于大宝在亚洲杯预选赛对伊拉克队的比赛中率先吹响了绝杀的号角,伤停补时第93分钟,于大宝在对方门前混战中一脚倒地扫射得分击败对手,并得以令中国队挺进决赛阶段。
     将三名中国球员的三个绝杀串在一起后,我们眺望到的也许是一个中国足球反转的开始。
     在强队脚下,绝杀并不是时常出现,对中国足球而言,则更显珍贵,它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球员信心的重建。
     三个月后,中国队将迎来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在实力并不出众的情况下,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有助于中国队正常发挥水平,有了之前的绝杀“垫底”,它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曾经惊慌失措的可能性,进而在比赛中巧妙与对手周旋,寻求获得突破的时机。
     一支球队由弱到强,在战胜强劲对手之前,必须实现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可获得自信。反转之前的“被动”历史,恰恰是重塑自我的最佳途径,而绝杀对手是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