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举办赛事——赛事增加城市人的归属感
到现在还记得的小时候看过的赛事是马拉松。那个时候一年一次的城市马拉松穿城而过,且基本和现在一样,是周末。常常被爸爸牵着手带到家门口的公共汽车站,蹬在栏杆上看一个个或快或慢的选手跑过,小孩子的心性也就那么一会儿,看着看着就觉得很无聊,然后就自顾自的开始在栏杆上蹦跳,总之是每次都以在选手稀稀拉拉的经过中也逐渐以玩耍累了收场。那时那片楼群住的都是爸爸单位一个系统的人,邻里的大人们也因为观赛而聚在一起,聊聊天、说说事,邻里之间的归属感、同事之间的归属感,和同在一个城市的归属感在那一刻表现得很强烈。那个时候可以选择的娱乐项目本来就不多,人和人之间远比今天要亲近,但是因为赛事还是会更加亲近。
如今的需求是多元的,可以选择的爱好也更加多样。一度以为一个城市的人已经很少能够通过一个赛事增加归属感,但是最近在知名城市举办的两场轮滑赛事却改变了我一直的认知。
一场比赛在西昌,一场比赛在克拉玛依。因为即将赴里约采访夏季奥运会,有很多准备工作在做,因此两场极具城市诱惑力的比赛都未能亲身到场,但微信的发达顷刻间看到了朋友圈的各种表达,一个最强烈的感受是“赛事增加城市归属感”的感觉又回来了。
西昌,这座被称为中国月亮城的地方,轮滑迷你马拉松赛让这个城市一半的孩子倾城而出,家长们也齐上阵,见证激情与执着的精神,感受陪伴的温暖。前段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说陪伴是最好的爱。在这样一座城市,因轮滑感受陪伴,感受归属。
克拉玛依,这座戈壁上的明珠,日出日落都不同寻常,坚持多年举办轮滑全国赛事,“上帝忘记给我们装翅膀,所以我们用轮滑来飞翔”,是这座城市对热爱轮滑的孩子们的城市宣言。城市赛事不多,因此赛事尤其备受关注,全家上阵看孩子比赛的大有人在,而克拉玛依市自己组队参赛的队伍去年就已经达17支,今年更是再创新高。
赛事不在多,在于有人气儿;赛事也不在看得懂与否,在于操着乡音站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指指点点,一起热乎一次。
好的赛事因主办、承办方的合理定位和倾心尽力,让其效果丝丝扣扣渗入大众心中,这才是有意义的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