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故事:感悟——真情和热情弥补不完美
如果我说我刚刚在巴西经历了一届并不完美的奥运会,恐怕和我一样感同身受的人比比皆是。其实不完美并不必然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恰恰是所有事物的常态。而且在这次里约奥运会上,正是有太多的不完美深深打动我。当然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发生,让我觉得更像是一个玩笑。
众所周知,巴西最近的经济社会形势并不好,尤其是本届奥运会东道主里约州的财政一度非常吃紧,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道主克服种种困难,让奥运会得以如期举行、如期闭幕,他们付出的种种努力,我们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尽管在里约期间,我也感觉到了种种的不便,但是恰恰在我求解这些不便时,往往被东道主的真诚和热情所深深打动。
巴西是一个英语普及率较低的国家,哪怕是在奥运会的场馆群,也经常是找不到可以帮行人引路的英文路标。我第一次试图徒步从主新闻中心前往网球馆时,就因为找不到这样的路标,围着各种护栏转了大半天。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工作人员,那位巴西大叔了解了我的诉求之后,没有简单地告诉我具体该怎么走,而是亲自领着我穿过多道护栏,送到了网球馆边上。
类似的经历真的是太多太多,所以面对里约奥运会的不完美,我反倒经常会被他们的热情、耐心和责任感所感染和感动。以至于在告别里约之际,我早已经理解了这里的不完美,也习惯了这里的不完美。
然而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东道主不够努力,而恰恰是因为一些东道主无法左右的力量,让我们愈加清醒地认识到奥运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
比如在田径女子4×100接力比赛中,美国女队在预赛时意外掉棒然后通过申诉获得单独重赛的机会,并挤掉中国队参加了最后的决赛。如此荒唐的判罚严重颠覆了我对于“公开公平公正”的奥运会的传统认知,同时也为今后的田径比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因为在田径的许多径赛项目上,选手之间碰撞或干扰都是常有的事,如果以后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当事方都可以申请单独重赛。如果再把这样的逻辑推广到其他项目上,那以后的短道速滑比赛还有法比吗。
当然类似的不完美在里约奥运会上还有不少,特别是一些国际组织的双重标准,让原本一直被认为是非常严肃的奥林匹克运动忽然变成了“郭德纲相声”。而这些不完美又恰恰是东道主所不能左右的,所以我觉得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上,东道主巴西其实或多或少地被一些国际笑话抹了黑。
离别之际,最让我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些本不应该发生的不完美。其实在参赛选手不断挑战自我的同时,奥运本身也应该有这种挑战自我的勇气,否则这些不完美的长期存在必将会破坏和巅峰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认知。(里约热内卢8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