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奥林匹克超越体育的意义

  里约奥运会上演激情大片,地球上数十亿双眼睛正将目光投向里约。为什么人类发明的体育运动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是男女健儿争金夺银刺激了人类神经?还是人类体力和精力又一次迸发“洪荒之力”?抑或因为奥运无战事的约定,让纷繁嘈杂的人类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从而回归充满天伦、童趣的游戏比拼?
    希腊是奥林匹克发源地,古希腊很重视体育锻炼,且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提倡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当年既是教育家又是体育家的顾拜旦正是发现了体育与教育、体育与文化结合所能发挥的对于人类的巨大作用,因此在恢复奥林匹克运动时,极力倡导通过体育运动的教化作用,培养全面发展、完善的人,再通过“独立、自由、均衡、意志坚强的人”去改造社会,使之变成一个没有道德沉沦、没有弱肉强食的更加合理的社会。
    从1892年顾拜旦发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演说,到1894年的《奥林匹克宪章》,按顾拜旦的设想,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是一种社会改良运动并成为推动人类和谐进步的理想,而奥运会则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孵化平台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正发生武装冲突,两国运动员在奥运领奖台上热烈拥抱,向世界表达了对和平、友谊的向往。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在她的大儿子被诊断患上白血病后,她为筹得医疗费,复出参赛。2008年,她代表德国参加北京奥运会,以33岁的“高龄”获得跳马银牌。今年,已经41岁的她又出现在里约奥运赛场。这是奥林匹克精神超越体育本身的最佳例证。
    美好的设计同样可能存在弊端。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120年间,个别负面效应也有所暴露——无节制的竞争、追逐利润……这些不仅“污染”了社会空气,且造成一定社会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伤害着奥林匹克运动。比如非公平竞争、体育黑幕等等。
    如何去除这些非奥林匹克因素,还奥林匹克运动教化人、激励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美好初衷,从而改良世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仍需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世界各地文化、文明。奥运会在各大洲轮流举办,正是不断吸收各地各民族文明的良机。古代奥运会只是一个民族性的祭祀赛会,具有鲜明的希腊血统,但现代奥运会则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界限。
    首次组建的难民代表队出现在里约奥运赛场,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信息:难民群体也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虽然这些临时组建的难民运动员的成绩无法与精英选手相比,也不能代表自己的祖国参赛,但他们的出现却展现着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下的人人平等的重要内涵。
    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处处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实际上,奥运会只是奥林匹克运动诸多教育形式中的一种。
    从根本意义上说,“奥林匹克”一词,既是一种奥林匹克竞技,也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更是一种特殊的伟大的人类文化运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