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口到风潮“武磊们”身价蹿升的背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身价都被理解为“转会费价格”、“工资价格”、“奖金价格”……诚然,“足球”应该是职业球员的主业,主业产生的价值也应该是职业球员的核心收入。但在欧美足球发达国家,除了“足球”这项本职工作产生的真金白银外,商业开发方面的收入也很可观:以C罗、梅西这对足坛“双子星”为例,2016年福布斯最新公布的其收入详单中,除了超0.5亿美元(分别为5300万美元、5100万美元)的工资奖金外,其商业开发费用都达到了2600万美元以上,占据了其全年总收入的三成以上。基于此,这种量级的球星在与俱乐部签约时,大多会对自己的商业价值(即俗称的肖像权)有明确规定——C罗效力的皇马只拥有葡萄牙人40%的肖像权,而梅西加盟的巴塞罗那更是对其10号的肖像权没有丝毫处置权。
在国内体育产业环境尚不十分成熟,足球发展水平、足球运动员形象也不很健全的大背景下,国内职业球员的商业开发(即肖像权)价值一直鲜有体现,即便在2002年中国足球首次闯入世界杯决赛圈的热潮中,商业资本对中国球员的关注视角也仅仅只停留在广告、代言的浅层面,缺少有深度、有情怀的挖掘。
如今,中国足坛的竞技环境、社会认知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相对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在我国也有了成为“资本关注第一热点”的趋向;另外,中国男足国家队时隔15年之后重返世界杯亚洲区决赛阶段,更加重了足球在资本中的权重地位。
尽管当前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还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但水涨船高之势已清晰可见,一些新兴的足球产业企业,已开始尝试对球员的商业价值进行深层、高附加值的探索。
日前,香蕉计划体育在北京举行了签约“本土射手王”武磊的新闻发布会,该公司CEO段暄表示,签约武磊将不再从传统商业开发、代言角度入手,而是会策划诸如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期间互动直播真人秀以及校园足球公益活动之类的“泛娱乐化”方式,从而尝试针对国内职业足球运动员经济业务、商业开发业务的“新玩法”。
作为新晋崛起的体育产业公司,这种做法为相对传统、沉寂的球员商业价值开发领域注入了新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男足国家队的成绩提升,没有中超联赛整体形象、品牌价值的凸显,全新的商业规则、商业模式是很难奠定的。
国际米兰俱乐部前主席莫拉蒂曾对球队爱将罗纳尔多说:“踢不好足球,一切都是白搭。”对于身价蹿升的武磊们来说自然也是这样:本职工作才是基础,只有在成绩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金钱、名利、关注以及整个足球市场的积极、向上发展才有可能从暂时变为常态,从风口成为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