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绝非保守 制定丰富多变的防守战术

  想起了一场很久前的比赛。
    1988年第九届亚洲杯足球赛半决赛中国队迎战韩国队。那并不是一场精彩的较量,因为胜者晋级决赛,所以双方在场上表现得非常谨慎,直到第80分钟,比赛才掀起波澜。
    当时,中国队沿右路突破,由谢育新传中,王宝山头球破网,但主裁判示意犯规在前,进球无效。赛后,亚足联时任主席哈姆扎和时任秘书长维拉潘向中国队主教练高丰文表示:“中国队打得很好,攻入韩国队的第一个球,既没有越位也没有犯规,是个好球,但很可惜没有判进球!”90分钟双方战平。加时赛第3分钟,韩国队反击,金铸城右路突破后将球传中,李泰昊门前铲射得分。6分钟后,段举中场断球后分至右路,王宝山果断将球传中,中路包抄的麦超起跳头球攻门扳平比分。第12分钟,韩国队发动攻势,咸铉起突破后起脚打门,球中门楣弹到中国队守门员张惠康身上,随后张惠康将球挡出,韩国队李泰昊乘势一脚将球射入球门。最终,中国队1比2落败。
    弹指一挥,往事不觉已过28年。那支“高家军”虽然率先实现了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夙愿,进军汉城奥运会,但在球队运行期间饱受外界诟病,原因在于“战术保守”。时任主教练高丰文在挂帅之初便确立了“稳守反击”的战术思想,经过打磨,队伍的体能状况异常出色,在上文提及的那场比赛中,韩国队球员在加时赛中屡屡出现抽筋,而中国队球员则照常奔跑。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审视,那场半决赛的胜利者的确应是中国队,但由于当年错综的亚洲足球形势,中国队成了“牺牲品”。
    在那场比赛中,中国队之所以长时间令韩国队无所适从,关键在于防守出色。他们不仅抵挡住了对手猛烈的攻势,同时在防守中赢得了反击的机会,王宝山终场前被主裁判“剥夺”的进球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支中国队防守如此严密,可为什么又被韩国队击败了?
    抛开裁判因素,中国队在比赛进程中,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变化。淘汰赛的性质决定了比赛有时要毕其功于一役,特别是中国队把球打进对手球门后,加剧了队员们思想的“裂变”。进攻投入的兵力增多必然要削弱防守的厚度,而这恰恰给了韩国队可乘之机,原本势均力敌的格局由于中国队弃守转攻而被打破……
    9月1日,中国队客场挑战韩国队,从而开启2018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十二强赛的征程。前面用了较大篇幅讲一场28年前“不相干”的比赛,是想提醒这支“高家军”,在竞技场上采用防守战术并不是思想保守,因为防守中同样蕴藏着千变万化,只有先立于不败之地,才可能寻找到击败对手的时机。况且这场比赛还未到决定最终你死我活的时候,所以还应更全面地考虑整体得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