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武球王”国家队期待正名
在国际足坛,“球王(The king of football)”这个绰号有特指的,就是巴西球王贝利,英文维基百科中,输入“The king of football”,自动跳转出的就是巴西人的相关页面。
中国足球也有过自己的球王——李惠堂。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绿茵场的他收获荣誉无数,与巴西的里登雷克、贝利、罗马尼奥、德国的盖德·穆勒同样取得职业生涯过千进球数的他是全球公认的“亚洲球王”。
不知从何时开始,1991年出生,年仅25岁的上海上港球员武磊有了“武球王”的绰号,尽管他在公开和非公开的场合都曾表示对这样的绰号“不敢当”,但至少说明外界对他的看好和期待。
外界看好武磊并非没有理由:本赛季中超迄今,有能力登上射手榜前十的国内球员不过只有武磊、董学升区区两人,这位上港前锋更是以13个进球高居射手榜第三名。在中超锋线位置被越来越多的大牌外援占据,进攻、终结机会不再属于国产前锋的当口,武磊的表现配得上掌声和点赞。
不过,在联赛中威风八面的武磊在国家队一直鲜有亮点,40多场国家队正式比赛只有7球进账,这样的进球效率对于一名前锋,尤其是有“球王”之称的射手来说无疑是不合格的。
国足十二强赛与韩国队、伊朗队的两场比赛,赞誉无数,但在不多的质疑中,大都指向武磊:首场对阵韩国队,他多次浪费得分机会;次战伊朗队,更是没能把握住难得的单刀赴会……一时间,武磊的社交媒体被质疑、漫骂填满,很多球迷的言论甚至超越了足球范畴。
好在武磊本人对于此事十分理解,与韩国队比赛后,他甚至专门转发了一条言辞激烈的评论,并表示,感谢外界对中国足球的关注。此举说明武磊为人的谦虚和对球迷的大度。可是,熟悉武磊的人都知道,没有人比他更想证明自己,尤其是身穿中国队球衣证明自己。
一个显见的细节是,中韩、中伊两场比赛,武磊多次尝试高难度射门,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手给他制造了较大的射门难度,另一方面也充分佐证了他射门、破门的强烈欲望。足球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游戏,有破门欲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全队的支持、努力,个人的努力终究徒劳。
再说回国家队:首场与韩国队的比赛,同武磊搭档锋线的是同样以意识、轻灵著称的孙可;第二场搭档了“纯正中锋”张玉宁,但这位后起之秀短时间内还没有完全融入球队,给予武磊及其他人的支持比较有限。反观俱乐部,武磊身前有埃尔克森、胡尔克这样的强力前锋,“武球王”可以利用更大的施展空间发挥技术特点,而不用像代表国家队那样生砸硬抗,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熟悉足球的人都知道,任何失误都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体系。武磊也一样,他在国家队的尴尬更多也是体系、系统的尴尬——由于缺少有能力、有经验的正印前锋,原本更擅长前腰、影子前锋位置的武磊不得不走向“桥头堡”,发挥不佳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也是国家队的现状,是青黄不接、外援占据前场更多关键位置的中国足球的现实,我们期待国家队主教练高洪波更好地激发武磊的作用,让“武球王”成为“真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