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高校田径场对外收费为何引发质疑?

  上海某高校近日贴出告示规定:原先免费对外开放的田径场对外收费。收费标准是采用充值卡模式,每张卡110元,进入操场10分钟以上,按照每小时15元的标准收费。此举立刻引发周围居民和媒体质疑。
    不少周边居民认为,寒暑假学生放假期间,学校也没有扩大免费开放时间,现在又开始有偿对外开放,无疑是收费“赶人”之举。这不是为了钱是什么?有关媒体认为学校为维护校园秩序,不能仅靠封闭解决问题。尽管学校操场有偿对外开放,也许没有违法,但履行社会责任却是永恒的话题。
    对于这所学校操场收费,我们不能只做道德评判,也不能主观指责这所学校是“小人”所为,我们必须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看待这所学校的“是”与“非”。从社会属性而言,任何一所学校,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都是一个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这所大学,显然承担着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社会责任。学校体育场和体育设施显然属于公共资源,向社会居民开放使用显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早在201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中就明确要求,学校内的体育设施应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向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
    我国各省市随即也出台了很多配套政策和措施,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向百姓免费开放,多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明显的问题。比如《扬子晚报》记者曾调查南京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免费开放问题,结果是并不乐观。据报载,“南京曾发文要求部分中小学体育设施逐步对外免费开放,首批试点的13所中小学落实情况不一,有的甚至大门紧闭,保安拒绝外人入内。”
    事实上不止南京,北京、上海、山东、辽宁等许多省市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向居民开放问题也很不乐观。记者所在的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小学即是例证之一。不说平时,即是节假日,学校运动场也鲜有向公众开放者。学校是国家的学校,经费是国家支持并由纳税人提供,将学校封闭起来“独享”,显然有悖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更不符合当今健康中国建设的“国策”。
    我们不能对上海这所学校操场收费只做道德评判,显然还隐含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我们在理解校方为“安全”担忧的前提下,也许还应该看到,尤其在国内一线大城市,免费的公共活动场所越来越少,在出门开车都先要考虑停车位的窘况下,出门找地方健身锻炼也似乎先要考虑哪个地方免费。由于历史欠账,我国的居民小区体育设施普遍并不发达,校园健身似乎是个不错的“免费”去处?
    无需再讲大道理,也无需重申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乃至今年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毫无疑问是需要坚定遵循的支撑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