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足——中国足球“复制”之后须创新
里皮为中国男足国家队带来了什么?简单说,就是复制了昔日统御恒大的系统和模式。
教练席上,是口含雪茄山崩于前不变色的里皮本人;助理教练席上,是看似不起眼但却是“大神”级别的马达洛尼、波泽蒂、高迪诺;球队身后,则是早已为球迷、媒体熟悉的康冰等人;球场上,是刚刚脱下恒大战袍的冯潇霆、张琳芃、梅方、郑智、黄博文;比赛风格上,也是“很恒大”的全面压制,让对手没有丝毫喘息之机。
复制恒大说来简单,但在里皮之前,高洪波、卡马乔、佩兰都做过这样的尝试和努力,可效果并不理想,里皮做到了,而且仅用了10天,一场正式比赛的时间。
这篇小文无意探讨恒大模式的内涵、意义以及里皮及其团队的能力,还是想要指出一个中国足球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足球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只有一个“恒大模式”?
2010年恒大接手广州队之后,受到的质疑、诟病乃至嘲讽并不比现在的中国男足国家队少,但凭借6年来的坚持以及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恒大模式”不但取得了成功,而且成为中国足球乃至亚洲足球的一个标杆。这倒是与乐视CEO贾跃亭的名言“只有被99%的人嘲笑过的梦想才有资格谈那1%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恒大之后,不少俱乐部都开始挥舞支票,效仿所谓“恒大模式”,但事实证明,取得成功的只有恒大,之后种种,都变成了东施效颦。
这其中,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恒大在金钱之外,也为俱乐部注入了企业的文化和灵魂,让一直原本毫无生气,甚至带有“原罪(恒大前身广州队曾牵扯进假球案)”的球队焕发新生;再比如恒大触及中国足球的触底反弹点,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其他球队想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关键的,还是恒大已经拥有了中国足球很多核心资源,在“资源独揽”的情况下,自然更容易成功,也难以复制。
这里说的“资源”绝不仅仅是球员这么简单,还包括已经在中国足坛、亚洲足坛树立的地位,各方的支持、举国上下的认同等。
说白了,以中国足球目前的实际情况,最好的结果就是资源高度集中锻造一个恒大,其他球队想要成为下一个恒大,要么期待中国足球又一次爆发,要么指望资源的重构、再分配。
有人曾说,恒大的成功是建立在中国足球失败的基础上。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毕竟中国足球有且只有一个恒大,国家队也要借鉴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已经将这种情况演绎到了极致。诚然,在“下一个恒大”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中国男足国家队、中国足球是应该利用好“恒大红利”,简单复制也无可厚非,可如果中国足球真的想要实现国人的“足球梦”,仅仅躺在恒大的功劳簿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练好内功、增加供给,让更多球队、更多球员、更多足球世界中的你我他,也都能拥有改变中国足球的能力、为中国足球贡献力量的机会。
唯有如此,中国足球才振兴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