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告别绿茵场不要让“老兵”凋零无声
这几天,被孙继海退役的消息刷了屏。一名在绿茵场上拼杀22载的“老兵”退役,很容易激发大面积的感伤、怀旧情绪,毕竟面对时间,职业球员、你、我,全都是逃不掉的弱者。
但笔者更想表达的是,对于孙继海这样拥有丰富足球经历,也取得过相应成就的功勋卓著的“老兵”,是否拥有同样的更好的机会,在告别职业赛场之后继续为中国足球作出贡献。
毫无遗憾,孙继海是职业球员,或者说现在的职业球员中的“异类”,早在正式宣布退役之前,他的商人身份已经凸显,其一手打造的短视频APP产品更是已经赢得了圈内、圈外的一致好评,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孙继海,在不同的领域、维度跨越得游刃有余,我想更多的职业足球从业者、参与者,告别赛场后还是更想投身足球竞训领域,继续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专业资源,安身立命。
就在孙继海退役的消息曝出的同时,还有媒体透露,李金羽下赛季有可能重返老东家鲁能,进入球队教练组。作为1977年出生的同龄人,中国足球第一个“黄金时代”的亲历者,孙继海、李金羽无疑是幸运的,但除了他们,以及同样幸运的李铁(出任中国男足国家队领队)、李玮峰(出任天津权健副总经理)、张效瑞(出任天津权健领队)、隋东亮(出任北京青年队教练)等人,1977年前后出生,有过“健力宝”背景,同样被中国足球寄予希望的“老兵”们又有几个真正留在中国足球的高光、核心舞台呢?
年届40的他们尚且如此,以杜威、曲波为代表的1981年出生“超白金一代”,同样没有太多退役之后成功转型的例子,这其中当然有一部分球员还在球场征战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像1977年的师哥们一样,缺少通畅转型管道。
众所周知,按照中国足协的规定,只要完成相应的等级教练课程,获得证书,就有资格指教相对应等级的球队。对于前职业球员来说,有扎实的足球基础垫底,只要愿意付出一定的坚信和努力,拿到证书,成为中国足协序列下的职业教练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毕竟可供选择的职业球队是有限的,很多前职业球员也未必愿意参与成年的竞技足球工作,而是想把更多时间、经历用于青少年球员普及、开展,像王洪礼的儿子王亮就曾表示,希望将来成为青少年足球的参与者。
可即便是像1977年出生的“黄金一代”球员、1981年出生的“超白金一代”球员,想要融入如今如火如荼的“校园足球浪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学校招聘体育教师的要求,教师资格证是先决条件,球员们可以轻易获得D级、C级甚至A级、职业级教练员证书,但要让从小缺少系统学习经历的他们考取教师资格证,无疑是比登天还难。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足协、教育部都曾给出过一定的折中解决办法:中国足协聘请百余名经验丰富的教练员走进学校,义务帮助各地的学校足球教练、球员提高水平,由于是“义务指导”,自然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硬杠杠;教育部也在校园足球规划中提到了允许一部分学校破格聘请有过职业、专业足球经历的球员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在政策上给予放宽。
但一个更实际的问题是,即便有这样的“折中”,是否真的能满足基层强烈的对于高水平教练的需求?按照教育部的规划,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特色校将达到5万所,现在是否真的有5万名高水平足球教练可供这些学校聘用、选择?
说一千道一万,无论对于孙继海这样功成名就的“著名球员”还是更多名气不大但却愿意投身青少年足球领域的前职业、专业球员,还是应该给予他们特殊的政策扶持,而不是只在小范围内摸索、试行。时间久了,中国足球的“老兵”们或许真会像麦克阿瑟所说,逐渐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