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迷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千万不要以为“迷妹”的追逐对象只是娱乐圈的“小花朵”“小鲜肉”,她们的目光已经开始投向乒乓球。
按理说,作为国内体坛的王牌之师,乒乓球队受到国人追捧应该顺理成章,但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和缺少卓有成效的推广方式,乒乓球一直与“土气”“老派”等贬义词挂钩,这在新的体育市场环境中,显得缺乏生机和活力。去年,中国乒协还曾组织过各级、各类研讨会,主题是如何提升乒乓球项目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今,“迷妹”们已经杀将而来。
乒超总决赛刚刚在安徽合肥落幕,如果说赛场上是参加决赛球星们的直接对话,赛场下则是疯狂球迷的对飙——这边,头戴小魔鬼头饰的武汉球迷高举印有刘诗雯名字的条幅、闪光板大喊加油,每每她赢下一分,球迷就像赢得全世界一样高兴;那边,以朴实憨厚著称的山东球迷全情投入,甚至连看似老实持重的中年球迷也和身边的小姑娘一样嘶吼:“鲁能加油!”“朱雨玲你最棒!”
毋庸讳言,奥运会上包揽金牌的绝佳成绩是乒乓球队主力队员迅速“吸粉”的首要原因,无论是马龙还是丁宁,都直言能明显感受到奥运会后“铁杆粉丝”数量有了明显增加,而在“迷妹”们深入接触这些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后,发现他们私下更加可爱,便进一步增强了追星的欲望。更难得的是,除了追随马龙、丁宁等“大咖”的“迷妹”,很多年轻球迷还喜欢上了以“颜值”取胜的周雨、闫安,“段子手”方博、马特等知名度并不高的运动员。如今每每乒乓球比赛,两队每名出场球员都会有自己的“支持方阵”“粉丝团”,这样的盛景,即便是在中超、CBA赛场上也绝少得见。
有趣的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乒乓人还有些不知所措:像本次以央视解说嘉宾身份亮相合肥的邓亚萍就说,如今乒超赛场上球迷年龄偏小,而且以女性球迷为主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值得研究的课题;乒羽中心也表示,希望做更多普及工作,让“迷妹”不是只单纯地追星,也能真正看懂乒乓球的门道。
作为已经“土气”“老派”了很多年的乒乓人,面对如今彻底反转的受关注局面,自然会生出些许忧虑、担心,但实际上,体育运动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大众娱乐的一部分,拥有粉丝基础,尤其是年轻粉丝基础是重要的前提,粉丝的存在,才有可能推动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才有可能让项目搭上时代的快车,被烙上时代的印记。
好在乒羽中心也意识到了教练员、运动员明星化对项目推动带来的积极作用,中心主任刘晓农直言支持教练员、运动员参加更多娱乐、商业活动,从而全面提升乒乓球项目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影响力。
所以对于突然涌现出的“迷妹”们,就让她们在“爱马龙”“爱丁宁”“爱刘诗雯”的路上大胆地往前走吧,这种力量,会成为她们成长道路上的光芒,也会给新时代的老项目带来崭新的发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