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中国U23球员如何“开源”?

  中国足协“U23新政”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而作为“当事人”的中超球队,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在U23球员身上做文章,毕竟谁都不想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U23球员储备不太丰富的球队来说,引进球员应该是可操作性最强、效果也最好的方式。上赛季仅有一名U23适龄球员(尹昌吉)的延边富德就火速从上海上港、青岛黄海签下了杨世元、金成俊两名小将,从而丰富自己新赛季的“U23阵营”。同样U23球员吃紧的贵州恒丰智诚、重庆当代力帆启动了自己的“U23球员引进计划”,新人不日就会到队。
    千万不要以为着急的只有延边、贵州、重庆这样的“U23困难户”,即便是年轻球员储备向来丰富的恒大、鲁能,也均有动作:前者一口气将包括徐新、王靖斌、刘浩、胡睿宝、陈泽鹏、温家宝、赵天赐等在内的7名球员均纳入了亚冠名单,甚至还因胡睿宝的转会问题与其经纪人打上了官司;后者一线队1994年之后出生的球员原本已经达到了15人左右,之前又从葡萄牙召回了后防悍将刘军帅,俨然要打造“中超最强U23天团”的气势。
    但中国足协之所以推行“U23新政”,还是希望中超球队从自身建设,尤其是青训建设出发,从这个角度考虑,“开源”应该才是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开源”的第一种方式无疑是组建完备的多级梯队体系。按照之前的规划,到2019年中超球队都要至少搭建三级梯队体系,2020年前后要求将达到五级。尽管对于鲁能、恒大、华夏幸福这样的“青训榜样”来说,三级、五级梯队都不是问题,可对于目前中超绝大多数球队,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相信随着梯队体系的完善,U23球员以及各年龄段球员都会源源不绝地涌现出来。
    其次,“借鸡生蛋”也是一种不错的补充。2011年中国足协曾尝试将多名球员送到葡萄牙联赛发展,尽管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并不顺利,但经过锻炼的球员很多已经回到了中超球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他们,几年前之所以能获得前往国外踢球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在与当时国内的同龄球员比拼中并不占优势,各地足协、俱乐部梯队之所以愿意放手,主要是考虑人才不会过分外流。但从这些球员的发展走势看,还是好于在国内没有好水平比赛可踢的年轻球员的。因此在目前国内青少年梯队竞赛体系尚不完善、水平也不高的大背景下,让更多年轻球员走出去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应该挖掘大学生球员的潜力。我们的近邻韩国足球之前也曾推出过“U23政策”,其直接结果就是让很多大学生球员进入K联赛,很多球队甚至一口气引进了10名以上的大学生球员!当然,这一定是建立在韩国大学生球员水准不错、大学生联赛同样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基础上。我国很多项目,比如和足球同为“大球”的篮球近些年也有不少大学生球员加盟职业联赛,但就足球来说,大学生球员和职业球员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校园层面的教练水平、球员水平、竞赛水平尚有不足,想要真正形成如美国、韩国、日本“职业—校园”间的无缝衔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