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声音——青少年球员发展 “新”血来潮

  先说篮球。
    上周,新疆男篮在CBA总决赛中以总比分4比0战胜广东队,首登王者宝座。尽管结果早在预料之中,但广东队被“横扫”却有些令人意外。本赛季CBA总决赛无疑是中国篮坛新旧势力的对决,新疆队以锐不可当之势加冕,可谓实至名归。按理说,他们早该是冠军了,但迟至今日,不禁让人感叹岁月对这支队伍的精雕细琢。
    对新疆队冠以“新势力”的称谓其实是牵强的,除去外援,李根、西热力江、可兰白克、周琦等主力已在CBA赛场打拼多年,早就不再是莽撞少年。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要经受时光的考验与打磨,之前虽与冠军近在咫尺,但梦想就是无法成真,那种煎熬只有当事者才有真切体会。
    任何成功都不可能轻而易举,恰恰是在这种来来回回的反复中,新疆队厚积薄发。如果没有之前一次次受挫,怎么可能造就现在的强势出击?
    新疆队夺冠不仅呈现了一支球队的奋斗历程,也折射出球员的成长轨迹。西热力江与可兰白克加盟新疆队近9年,从替补到主力,这既是自然过程,也是积累经验与汲取教训的重要时段。倘若缺少这种历练,想必不会有新疆队的今天。正是俱乐部舍得为年轻人成长交付学费,新疆队才会打造成王者之师。
    在“快餐”与“速溶”大行其道之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事物的本真,为尽快达到目的,“营养不良”的“亚健康”状况时常出现。
    新疆队之前并非没有“走捷径”、“抄近路”的想法和做法,但一次次惨痛的事实又让他们回到固本培元的轨道,并最终获得成功。
    再说足球。
    新疆男篮百炼成钢对中超应有所启示,一味靠外援冲锋陷阵固然能立竿见影,但品味真正的“满汉全席”,有些“大菜”必须“文火慢炖”。
    U23国内球员出现在各队首发阵容是新赛季中超的亮点,4轮比赛过后,效果逐渐显现。上轮,上港主场对阵鲁能,韦世豪替补出场20多分钟,一记世界波不但为主队锁定胜局,同时为U23国内球员登堂入室树立榜样。
    受成绩指标约束,各队此前不敢贸然使用新人,即使本赛季实施“新政”,主教练们依然谨慎有余,魄力不足,经常是开场不久就将U23国内球员换下。此时,韦世豪的惊绝破门理应给予各俱乐部信心,只要赋予新秀机会与时间,他们终究会成大器。
    经验再老到的球员都经历过年轻的稚嫩,没有长久的“失败”怎能铸就瞬间的成功?新疆男篮假如缺少西热力江和可兰白克,本赛季恐怕难以称雄CBA,他俩9年的成长经历说明,在放胆使用新人的同时,还要充分给予时间。
    篮球如此,足球也不例外。现在不锤炼年轻人,待到用人之际指望他们突然爆发,岂不是天方夜谭?
    中超启用U23国内球员是形势所需,只有新鲜血液可以自给自足,无须再“输血”时,一切才会归于正常。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