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观察:健美操运动大周期训练的研究

    周期训练理论对竞技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运动训练发挥着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周期训练对于发展健美操的竞技能力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根据周期训练特征,探讨健美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与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与保持,按照赛程安排分析健美操的周期特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训练周期是指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特点的训练过程。训练分期则是指将某一周期性训练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具有周期性特性的低层次训练过程。周期性训练强调的是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和由此影响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重大比赛日程安排、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运动员学习工作生活的周期性安排规律、训练适应性的形成规律和负荷与恢复交互安排的发展规律。其中以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以及由此影响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为训练周期划分的最主要依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围绕比赛、训练的需要,适时而有效地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以取得最佳的比赛成绩。
    训练的周期性结构是训练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和相对稳定的结合方法。训练结构主要反映训练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连接关系。
    这四者之间是个完整的系统,它们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正确运用这些理论成果,对健美操的训练与竞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健美操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就是根据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世锦赛的赛事安排和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来安排训练的。这一原则主要强调训练过程的周期性、竞技状态提高的规律性和训练周期确定的计划性。健美操的训练周期通常是在一个全年的训练过程之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全年训练工作是以完成当年比赛任务为重点,同时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的项目,这就注定了健美操运动员的表演赛也相对较多,“以赛代练”也成为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以及对调整竞技状态的共识。
    准备期是训练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该期的总任务是全面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学习有关现代运动训练理论,改善运动技术,培养优良的心理和道德品质。保证竞技状态的初步形成。准备期可分为一般训练阶段和专项训练阶段。
    一般训练阶段的任务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提高基本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学习和掌握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该阶段的周期符合安排特点是前期阶段负荷较小、负荷量逐渐加大,负荷性质多样化,负荷呈现波浪趋势。训练的内容主要是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训练;中期阶段维持负荷量的前提下,逐渐加大负荷强度,负荷性质全面化。训练的主要内容为运动素质、基本技能的训练;后期阶段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加大,负荷性质专项化。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专项机能和基本技术的训练。一般而言,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一般素质训练。
    专项准备阶段的周期训练任务,是重点掌握关键的专项技术环节和战术,提高专项运动素质的水平。该阶段的负荷安排特点,是前期阶段通常在保持负荷强度的前提下逐渐加大负荷量。负荷性质专项化。训练的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专项机能、专项技术的训练。中期阶段在维持负荷量的前提下,逐渐增大负荷强度,负荷性质着重体现速度、力量。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专项技术、专项战术的训练。后期阶段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交叉增大,负荷性质着重体现爆发力。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专项战术的训练。一般用4个月时间进行专项基本技术、难度动作和成套动作的训练。
    竞赛期是训练周期的第二阶段,该期的总任务是巩固和提高专项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战术,培养优良的竞赛心理和拼搏精神,形成与竞赛环境相符合的适应能力,保持和巩固已经获得的竞技状态,并使其向最佳水平发展,使其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竞赛期可分为赛前准备阶段和比赛阶段。
    赛前准备阶段的周期训练任务,是着重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提高专项技术和战术的应用水平,协调各个竞技能力之间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比赛经验,促使竞技状态向最佳水平发展。该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是在保持必要的负荷量的前提下,继续逐渐增大负荷强度,尤其逐渐施加心理负荷。整个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专项战术和智力训练、心理训练的内容。一般为半个月左右。
    主要比赛阶段的周期训练任务是努力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赛前三天的负荷安排特点是全面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机体的机能得以超量恢复并做好比赛的身心调整与准备。比赛期间训练内容的安排是适度地进行热身活动,复习主要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比赛战术,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观摩对手的比赛情况。
    调整期作为训练周期的最后阶段,其任务是消除因比赛引起的身心疲劳,巩固训练成果,为下一训练周期的训练工作做好准备。该阶段的负荷安排相对较低。调整期时间安排相对较短,一般视运动员赛后的疲劳程度、训练周期的数目等因素而定,少则几天,多则半月。
    我国健美操大周期训练中,教练员及团队主要采用单训练周期和双训练周期模式。
    健美操训练单训练周期的特点是单训练周期即一年安排一个训练周期。单训练周期类型是为刚进国家队或者省队的运动员全年训练安排的一种方式。有时,单训练周期类型也可为优秀运动员迎接后两年的重大比赛。譬如健美操世界锦标赛,而专门组织旨在进行基础训练的一种安排。单训练周期安排的依据是全年仅有一次重大比赛任务,一般说,健美操世锦赛都是按照单训练模式进行备战的。
    健美操运动单训练周期安排的特点是系统进行健美操专项基础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全面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员技战术素养。一般认为,全年为单个训练周期的准备期约占6至7个月,竞赛期约占3至4个月,过渡期约为10天或半个月。
    健美操双训练周期安排任务是系统进行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形成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其目的是为完成一年两次的比赛任务或为获得下次参赛资格,或国际重大比赛资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举行就是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选拔赛,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的成功才是后面一次世锦赛大赛的基础。此训练模式的特点在于能系统进行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形成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一般认为,全年双周期准备期约占2至3个月,竞赛期约占1至2个月,过渡期约为10天或者半个月。
    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成绩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健美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特征是:
    (1)运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有较大的提高,相互间出现高度的协调,各种机能活动产生节省化现象,恢复过程缩短。
    (2)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并能保持一定时间,能与专项选技术有机结合及动作与音乐的相互吻合。
    (3)运动员的技术稳定,动作准确协调,场上比赛时的套路清晰、明确,队员之间的配合默契,过度动作衔接圆滑。
    (4)运动员渴望比赛,情绪高涨,充满信心,并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健美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相对稳定——暂时性消失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重新开始,决定了运动训练的周期性结构和循环方式。
    由于健美操运动员赛事的频繁,训练计划出现了不断地改变与调整,但都是在周期训练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为周期训练理论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因此现代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即根据健美操运动员参加比赛次数的多少,自身的训练水平,比赛的时间、地点,比赛的激烈程度,比赛的影响力及社会商业价值等因素来确定。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王聪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