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女子摔跤——美的灵魂源于朴素真实

  真实,永远最动人。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之所以打动许多人,凭借的是许多微小却真实的细节,比如在戒掉油腻和辛辣前的那顿饱餐、剪掉女孩们无比珍视的长发,比如从女儿与父亲“斗智斗勇”到完全发自内心投入训练这一转折的刻画,就连摔跤人的身份标签“摔跤耳”都没有遗漏。

  没有了长发、裙子、零食、娱乐,在开始摔跤训练之后,她们的童年结束了。如同电影中表现的,许多从事专业摔跤训练的女孩,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投入这项略显“残酷”的运动,目的只为超越自我、追逐梦想。

  走进国家女子摔跤队的训练馆,听着女孩们讲述自己和摔跤的故事,与电影的情节一样生动活泼却也动人心魄。电影毕竟只浓缩了精华,真实的训练却是每天重复着枯燥又艰苦的对弈、肉搏、倒地、爬起,夹杂着汗水与疼痛,循环往复。女孩们从接触这一运动开始,就要不停地学习各种摔跤动作和技术,学会之后再加以灵活运用,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

  对抗性项目特别是摔跤,在实战中千变万化,对运动员的技术、力量、体能、灵活、柔韧、反应等方面要求极高。许多人之前以为摔跤是靠蛮力不需要动脑,看了电影之后,对这项运动有了颠覆性认识。“搞清楚对手的用意,再做一个假动作虚晃一枪,最后一击制胜。”这部电影中,爸爸教给女儿的小战术只是摔跤比赛富于变化和充满悬念的缩影。真正的高水平比赛远比电影激烈紧张百倍,顶尖摔跤运动员个个都是灵活运用身体和头脑的高手。

  中国的女子摔跤水平明显高于印度,国家队的女选手们都经历过世锦赛或奥运会的洗礼,她们对摔跤运动的热爱都化为汗水,挥洒在训练和比赛场上。备战东京奥运会的过程中,她们将再次向梦想勇敢地出发,她们在每天的刻苦训练中战胜自我,在每场比赛的磨炼中收获自信,每时每刻感受与摔跤相伴的酸甜苦辣……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