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走笔:为全运服务“工匠精神”点赞

    天津全运会蹦床比赛已在天津科技大学结束,相信每位来过蹦床赛区的记者都无比怀念这里的工匠精神。仅从我的五届全运会采访体验看,这次蹦床比赛的媒体运行服务无疑是高效、接地气、实事求是的。如果一定从记者的职业生涯里找出第二好的采访体验,那是2009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田径世锦赛。
    众所周知,德国制造的工匠精神举世闻名。但我要说的是,天津科大人在蹦床赛事的媒体运行环节所展现的创新、求实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绝对可以写进教科书。实事求是地说,媒体运行历来是各大赛事矛盾突出、需求多变、众口难调的环节,这些形形色色的需求和矛盾恰恰又来自实际的工作需要。当需求、矛盾甚至冲突发生时,“不可以、规定不允许、领导说不行”等类似的简单回答往往是记者经常听到的,而且已经习以为常。
    然而,在天津科大蹦床赛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总是对记者说,你可以这样或者你可以那样。甚至在大多数时候,记者还没有明确提出需求,他们就能预先判断出记者的需求,并在第一时间予以引导。就连事先早就规定好的班车返程时间,他们竟然也能打破规定,在进行详尽的调查后,根据现实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至于记者最关心的赛后采访,就更不必担心。每位记者都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实时向他们下“订单”,无论是有没有登上领奖台的队员和教练,他们都可以帮忙约到。
    在这里,每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不回避问题,人人都是“主人翁”,不让“领导”当背锅侠。蹦床赛区的这种工匠精神,值得每个人为之点赞。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