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民健身日”到“全民健身月”

  作为分管全民健身的记者,每年8月8日,都是我和所在部门最忙碌的时候,在这前后一周左右的时间里,都要策划选题,完成采访,进行“全民健身日”当天以及之前之后的报道。
  近些年,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全民健身日”的周期在逐渐拉长。“全民健身日”刚刚设立时,只是当天以及前后几天全国各地的全民健身活动较多,但现在,延续一周甚至两周的活动不在少数,甚至就连我们报纸的“全民健身”版面,也在“全民健身日”之后两周,继续跟踪报道全国各地的“全民健身日”活动盛况。
  今年更加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民健身日”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尽管大型活动少了,但各地都创新模式,将很多线下的活动“搬到”了线上,不但应对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弱“全民健身日”前后的热烈氛围,不少活动甚至将延续几周甚至几个月,“全民健身日”也彻底成为“全民健身月”。
  “全民健身日”的设立,就是为了培养群众主动健身、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是说只是在“全民健身日”当天走出家门、参与运动,而是将“全民健身日”的习惯延续下去,延续一周、一个月甚至一整年,真正实现“天天都是全民健身日”。
  今年“全民健身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活动模式,无形中扩展了全民健身的网络空间,让过去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全民健身爱好者有了更长时间享受健身乐趣的可能——过去可能要在固定时间、聚齐伙伴才能习练起来,现在拿起手机跟着专业指导甚至一对一指导就能在家锻炼,还能通过上传视频等方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云健身”真正从设想成为了现实。更重要的是,拉长的“全民健身日”周期也进一步强化了群众主动锻炼、主动健康的意识,辅以疫情期间大众健身需求的井喷,全民健身,正在成为体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词”。
  不少专家指出,疫情之后人民群众的健康愿望将显著提升。而体育锻炼,显然是实现健康目标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60%以上。是否锻炼,是否科学锻炼,显然是个人能够选择和掌控的。
  希望随着技术手段的迭代更新,已经拥有“全民健身月”的我们,还能迎来全民健身的年度活动、终身活动,让体育锻炼真正成为一种习惯、生活方式,并将这样的良好习惯传递下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和基础。(转自8月25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