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体育文脉 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凝心聚力开启“新南体”建设新篇章——庆祝南京体育学院65周年华诞

  钟山风雨几多秋,虎踞龙盘金陵势。坐落于钟山南麓、石城东阙的南京体育学院是一所既承担高等教育办学任务又承担竞技体育为国为省争光行业使命的特殊高校,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和“体教融合”的典范。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京体育学院也在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中迎来了六十五周年华诞。六十五载,风雨兼程,辛勤与汗水为伴,耕耘与收获同行。

厚积薄发 传承中国近现代体育百年文脉

  南京体育学院成立于南京这一在中国近现代百年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城市,创建校园于中央体育场和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旧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文化条件使学校与其他体育院校相比,可以更直接充分地吸收中国近现代体育历史底蕴的给养,承继中国近现代体育的百年文脉。回眸近现代中国前进的印迹,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也是一部百年体育的开拓史、发展史、传承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中国体育事业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南京体育学院所在的这片体育沃土和沃土上的一代代体育人以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中国人民因体育走向世界的复兴之路。

  百年文脉,信念传承。那是“救亡图存”的号角,在“东亚病夫”的声声讥讽和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体育救国”的呼喊振聋发聩;那是风雨如磐的年代,近代体育在南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五千年古国的现代体育梦想已然被激发。1910年,正是在南京举行的体育赛事,向国人响亮地提出了“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口号。中国体育被寄予厚望,勇挑起“体育救国”的责任担当,承载起“迈向奥运”的民族期望。这份执着的信念,早早注入了南京体育学院所在的这方土地,浇灌它从体育的荒地变成熟地,在南京体育学院成立后激励着一代代“南体人”砥砺传承、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用一个个中国体育的世界第一、一枚枚奥运金牌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诠释着体育人的爱国情怀,如今校园里奥运冠军大道两侧15位奥运冠军的灯箱展示图案和世界冠军之路上的101位世界冠军的脚印铜板就是最好的印证。

  百年文脉,地理传承。1931年,在紫金山麓,中山陵东,灵谷寺南,环陵路北,中央体育场拔地而起。1933年,由张之江先生创办的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后更名为“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下称“国体专校”)迁至中央体育场南地段(现南京体育学院教学区域),开启了体育办学之路。1956年,一群心怀“体育兴国”“体育报国”理想的拓荒者来到静寂多年的“中央体育场”和“国体专校”旧址,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南京体育学校在这片体育的热土上焕然新生。

  百年文脉,人文传承。在“国体专校”,当代“武林三泰斗”之一的张文广、中国摔跤协会原副主席张登魁、中国武协原副主席温敬明、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奠基人程登科等一大批能人志士留下了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印迹,而其中在当时担任体育师资主任的徐镳后来担任了南京体育学院院长。孜孜不倦、循循教诲,他们以一腔热血培养出了600余名体育顶尖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奥运冠军;在这里,承办了青奥会比赛项目,迎来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

  百年文脉,理念传承。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国术救国”理想,张之江校长在“国体专校”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国术军事化,军事体育化,体育国术化”“三者合而为一”的办学理念。该理念成为一种隐性文脉,牢牢扎根在每一位“南体人”内心深处。历经近百年的传承、探索与凝练,发展为现如今南京体育学院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特色办学模式,这一模式被誉为“南体模式”。

砥砺奋进 探索“体教融合”培育人才特色发展之路

  南京体育学院自建校以来,依托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立足自身体育教育特色,肩负高校办学和竞技训练双重使命,在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办学办队双轮并驱、学训研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特色办学模式,形成了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南体模式”,取得了“育人才、夺金牌、出成果”的显著办学效益。“南体模式”为中国体育和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势而起,在摸索中探寻办学道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高等教育“院系大调整”,国家新组建了一大批专业性强的单科性院校,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合并而成的南京体育学院应运而生。创立之初,学校依托整合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竞技训练为中心、教学训练并存的办学格局,“南体模式”初见雏形。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南京体育学院竞技训练形成了从业余训练到专业训练一、二、三线队伍层层衔接的“一条龙”训练体系;文化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教育结构完整的“一条龙”教育体系;体育科研形成了以江苏省体科所为龙头、教学师资和各运动队有机结合的科研攻关服务体系,从而构建了教学、训练、科研三者合一、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体教结合”协同推进的发展理念,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办学效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

  顺势而为,在实践中深化办学特色。1995年,南京体育学院党委在认真总结办学实践基础上,对学校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系统地阐述了办学理念,提出了“训练也是教育”的大教育观,彻底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竞技运动的特殊性而排斥办学共性规律的片面做法,转变“基地办基地”的封闭模式,顺应人才成长和教育活动的规律,建立“学院办基地”的新模式。1996年,学校明确提出了“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共同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改革观、“突出重点”的育人观、“办出特色”的创新观和“共同发展”的发展观。自此,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特色办学模式基本形成,“体教结合”的发展理念也逐渐演化升华为“体教融合”的发展理念。学校独特的办学模式和突出的办学成果得到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

  乘势而上,在改革中推进内涵发展。进入21世纪,“南体模式”进一步丰富发展,在办学顶层设计、运行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特性不断强化,对推进竞技体育、高等教育、体育科研深层次融合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探索体育院校特色办学之路的先锋军。学校积极采取开放多元的办学形式,建立了以运动项目命名的国字号学院——中国网球学院;努力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体系,建立运动员教育注册制度,建成运动员本科生网络课程,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奖项等均获新突破;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丹麦、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美国罗克福德大学等高校开设了“3+1”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南体模式”在改革发展中不断成长,“体教融合”发展理念在探索凝练中不断优化,特色办学内涵在开拓创新中不断丰富,成功塑造了“学训融合、育人夺标”的特色办学名片,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反响。南体在教育、体育发展的大潮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领域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继往开来 谱写“新南体”建设崭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南京体育学院科学把握国家发展新方位,精准对接“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深入贯彻强富美高“新江苏”和“教育强省”“体育强省”“健康江苏”等建设部署,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特色办学新思路、新内涵、新路径,乘势开启“二次创业”、“新南体”建设新征程。2018年,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建成“新南体”的奋斗目标以及“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

  科学谋划“新南体”建设奋斗目标。立足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一代代“南体人”将接续奋斗、执着追求,到本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新南体”建设目标:第一步,到2023年,以圆满完成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第14届全运会参赛任务和达到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为标志,实现“优势凸显、特色巩固”目标,办学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步,到2035年,办学层次和办学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重大赛事成绩位居国内同项目第一、金牌贡献率全省第一,实现“优势巩固、特色突出”目标,主要办学办队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前列,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第三步,到2050年,办学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技体育各项目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水准,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目标,高水平、高质量建成“新南体”,迎接“百年南体”到来。

  深入贯彻“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一”是牢固树立“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办学模式不动摇;“四”是实施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四大发展战略;“五”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提升、对外交流合作层次提升五大工程;“六”是实施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校园建设、党的建设六大保障。

  落细落实高质量发展六大举措。根据新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学校正以科学谋划、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为重要抓手,以“六个大力推进”,全面推动“新南体”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力推进“党建固校”,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建品牌建设年”和“‘3+1’督查机制落实年”系列活动,把“严”的主基调、“实”的好作风贯穿始终,扎实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大力推进“改革兴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实施中层干部全员选聘,建立新的干部和单位部门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三是大力推进“质量立校”,先后开展教学、训练、服务保障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融合发展建设年”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与内涵,稳步推动新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四是大力推进“人才强校”,积极推进人才引培“160”工程和“5050”工程,深入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年”系列活动,力争通过高层次人才引培和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大力推进“文化润校”,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年”系列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体育文化,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良好发展氛围。六是大力推进“制度治校”,有序开展“制度建设年”和“基层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依法、依规治校发展新局面。

  六十五载辛勤耕耘硕果盈枝,“二次创业”鲲鹏展翅前程似锦。新时代!新征程!南京体育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传承中华体育文脉的初心,深入贯彻“一二三四五六”的办学新思路,持续推进“新南体”建设迈上新台阶,早日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南体智慧和力量。(转自7月22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