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迎全运

  51座竞赛场馆高质量完工、精彩绽放;53场全运会测试赛相继举行、频获好评;1500余位陕西民间体育达人摩拳擦掌,奔向全运会舞台;28万名十四运会志愿者踌躇满志、整装待发;13个赛区、近4000万三秦父老张开热情的双臂,喜迎八方宾客……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陕西,这里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地陕西。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运动会第一次走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全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同年同地举办。还有100天,十四运会的圣火就要在这里点燃。这一刻,三秦儿女准备已久、期盼已久。

办赛精彩 53场测试赛交上高效答卷

  “这个场馆太好了,我第一天到这里就有一种参加世锦赛的感觉。比赛很国际化,像世界大赛一样。”5月31日晚,十四运会游泳项目测试赛暨东京奥运会补位赛在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拉开战幕。当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预赛第4组战罢,国家游泳队金牌“大满贯”选手叶诗文在看完大屏幕显示出的成绩后,趴在泳道歇上好一阵,才缓缓游向池边。在场边的混合采访区,当叶诗文谈到自己在“陕西水立方”的初体验时,脸上的疲惫神情一扫而光,与记者侃侃而谈。

  “场地很漂亮,设备很完善,对我取得好成绩有很大帮助。期待下半年在这块场地举行的全运会中再次夺冠,十四运会见!”4月28日,在十四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的十四运会田径测试赛中,男子铅球全国冠军田子重投出了与他去年问鼎全国田径锦标赛时相同的成绩——19.51米并再次夺冠,赛后田子重激动地说。

  随着十四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十四运会的筹办工作已全面进入竞赛组织阶段,53场十四运会测试赛也已完成大半。51座竞赛场馆和53个十四运会项目竞委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在“模拟考”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及时补齐短板、完善竞赛组织工作。

  十四运会的场地设施如何,竞赛组织流程是否顺畅,服务保障工作是否给力?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十四运会测试赛的运动员们的体验与反馈十分宝贵。叶诗文、田子重等奥运冠军、全国冠军的点赞让正在用心筹办十四运会的“小伙伴”们喜上眉梢,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接下来我们会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竞赛组织工作,为全运会做好准备。”十四运会跳水竞委会综合协调处处长许曼说。

  回想起去年的这个时期,许曼感觉恍如隔世。那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十四运会的筹办进程。但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秦儿女迎难而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以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各项筹办工作如期推进。数十万名竞赛场馆建设者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硬生生把被疫情“偷”走的施工进度抢了回来。

  截至目前,十四运会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达到测试赛要求;53个十四运会项目竞委会全面、高速运转;火炬、奖牌、奖杯形象,圣火采集形式、火炬传递方式陆续发布;开(闭)幕式文体展演创作大纲已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批,导演团队已经确定;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全面展开;十四运会信息化系统八大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全运惠民八大工程稳步落实;市场开发、安全保卫、气象保障、行政接待、交通运输等各项筹办工作扎实推进……“办一届精彩成功的体育盛会”已经拥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赛出彩 565位陕西健儿晋级决赛圈

  “十四运会,我来了!”5月30日,为期一周的十四运会武术散打资格赛在河南省漯河市落幕,勇夺男子单项75公斤级银牌的陕西省运动员张坤说。

  武术散打项目9人晋级、乒乓球项目10人晋级、柔道项目14人晋级、田径项目21人晋级、游泳项目28人晋级、水上项目39人晋级……从十四运会各个项目资格赛上接连传回的捷报振奋着三秦大地、鼓舞着家乡人民。截至5月31日,陕西已取得565张十四运会决赛“门票”(含集体球类项目)。这也是陕西竞赛项目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晋级决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强手如林的奥运会资格赛赛场上,陕西健儿同样不甘示弱。4月9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洲区摔跤奥运会资格赛暨2021年亚锦赛上,代表中国队参赛的陕西省运动员彭飞连续战胜韩国和伊朗的摔跤名将,顺利拿到东京奥运会古典式摔跤87公斤级的“入场券”。彭飞说:“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未能如愿是我的一大遗憾。这次是我第二次参加奥运会,我会把握机会,争取冲击奖牌。”除彭飞外,陕西省运动员谷红在女子拳击项目、王钦在男子竞走项目、王倩在女子射击项目上也已获得东京奥运会参赛资格。

  纵观历届全运会,东道主代表队的赛场表现是全运会精彩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为实现参赛出彩目标,陕西省体育系统运动队践行科学备战,加强训练团队建设,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并在运动员中大力弘扬“祖国至上、崇尚科学、以苦为乐、敢争第一”的陕西竞技体育价值观,提升运动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陕西省体育局还围绕十四运会组建了27个复合型攻关团队。这些为陕西实现在十四运会上“获得金牌20枚左右、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参赛目标奠定了基础。

  此外,陕西组队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先期比赛已获得6金3银6铜。

  专业运动员们挥汗如雨、顽强拼搏,陕西民间的体育达人们同样在摩拳擦掌,期待在家门口的十四运会赛场上大显身手。

  西电公司老员工江虹非常热爱羽毛球运动。2017年天津全运会群众组羽毛球混双决赛中,带伤上阵的江虹和队友拼尽全力,却最终还是与金牌擦肩而过,这遗憾在江虹心中憋了3年多。如今,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他每天都在刻苦训练,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的羽毛球水平再次提升,江虹说:“我今年59岁,参加全国运动会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这次我不想再给自己留下遗憾。”

  作为十四运会东道主,陕西将组队参加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所有项目。为了能从广大体育爱好者中挑选出最优秀的民间体育高手,陕西大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赛事活动,举办“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赛等系列群众赛事活动千余场,累计参与人数已超过12万人次。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也将成为选拔十四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参赛运动员、开展练兵备战的重要平台。经过层层筛选、逐级选拔,陕西省最终将从10余万名群众中选出1500余人代表陕西群众站上全运会舞台。

发展添彩 三秦父老点赞十四运会效应

  “作为一名陕西人,能够亲身参与制作十四运会的吉祥物毛绒玩具,我感到非常骄傲!”在安康恒口示范区社区工厂工作的脱贫群众陈艳艳说。

  安康曾经是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借助苏陕扶贫协作的契机,安康引进毛绒玩具产业以解决贫困群众和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问题。令人欣喜的是,十四运会也为安康的毛绒玩具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目前,安康市毛绒玩具行业协会已与十四运会特许商品经营商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签订生产和供应协议。大批十四运会吉祥物的特许商品毛绒玩具从安康的社区工厂走向全国。

  办一场会,兴一座城。十四运会吉祥物毛绒玩具生产帮助安康群众增收,只是十四运会带动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缩影。让全省群众都能在家门口看到高水平的全运会比赛,让全运会遗产惠及更多三秦父老,借全运会东风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陕西自筹办十四运会以来,就把这些记在心里、捏在手里、干在实处。

  以往谈起陕西,人们会立刻想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等标签。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热土正在发生的变化:遍地开花的健身场地、全年不断的体育赛事、持续升温的锻炼氛围、体魄强健的市民群众……十四运会的落户,为陕西赋予了更丰富、更现代、更健康、更向上的体育内涵。

  自开始筹办十四运会以来,陕西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紧紧围绕“建设施、搞活动、优服务、强组织”,千方百计高质量建设群众身边、方便可达、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健身场地、设施。86个体育场馆在全省各市(区)拔地而起,800里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建成投入使用,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超过1640万人,健身工程实现社区全覆盖。

  5月29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的全国主会场,陕西省第二届少儿体育嘉年华(亲子运动会)在陕西省体育场举行。全省各地100多所幼儿园和小学、70余家社会体育俱乐部的数千名少年儿童,以及数万名市民积极参与活动。

  带着儿子,专程从咸阳驱车前来的梁晶晶女士说:“全运会越来越近,陕西的体育氛围也越来越好。这几个月里,我带着儿子跑过马拉松、逛过风筝节、看过足球赛、练过跆拳道,这次的亲子运动会当然不能错过。”

  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活动让老百姓大呼过瘾,因全运会而焕然一新的城市形象同样让老陕感觉倍儿有面子。

  西安是十四运会主场馆所在地,将承办大量重要赛事。在积极筹办十四运会的过程中,西安的道路、管网、5G基站等基础设施迎来了一次大升级:17条重点道路、10座大型互通立交、10座跨河大桥、2条下穿隧道,地铁工程10条线路、北客站枢纽工程、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建设齐头并进,令人期待。围绕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的“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把市民对幸福家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文明创建也在西安的各个领域持续深化,文明行为在古城大街小巷开花结果,让市民享受文明成果,让游客赞叹文明底色。而这样的喜人变化正在三秦大地遍地开花。

  “全运+发展”,十四运会的到来为陕西的追赶超越注入了无比强大的新动能。作为第一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举办的全国运动会,十四运会还给陕西带来了更多的投资项目、更好的发展机遇、更高的关注度和美誉度。这些对于正在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陕西而言,千金难求。

  标准建设集中连片的运动场地;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老人们幸福满足的笑容;清澈的渭河滔滔不绝;绵延的秦岭郁郁葱葱;汽笛长鸣中,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缓缓驶出……这大概就是陕西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最美注脚吧。(转自6月8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