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赛后场馆全面开放服务大众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于德泉日前在北京冬奥组委举办的冬奥场馆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工程建设从2017年3月31日开工,历经4年多,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
  截至目前,根据《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2021年版)》,由北京市负责组织建设的北京及延庆赛区冬奥会工程,即8项竞赛场馆,已于去年年底全面完工,并全部完成制冰制雪工作,经过了赛事活动全方位的测试检验。9项非竞赛场馆,目前已完工8项。剩余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随着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建设、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目前已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建设改造阶段,计划于今年10月完工。
  此外,由北京市负责建设的冬奥工程项目还包括31项配套基础设施,已于今年6月全面完工。31项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11个交通项目,张北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海陀变电站等12个电力项目以及延庆赛区综合管廊等8个市政配套设施。
  据于德泉介绍,举办北京冬奥会,为北京留下一份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是北京赛区工程建设近5年来始终追求的冬奥建设“双目标”。通过建设,北京冬奥工程今后将在城市高质量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京冬奥会通过建设世界首条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新性地将张北地区丰富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不仅使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100%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冬奥会,同时实现了“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随着2020年底这项工程的投用,来自张家口的光伏、风电等绿色电能已经进入了北京市的每一户家庭。
  由北京市负责的冬奥工程建设中有31项是基础设施,交通项目占到了11项。“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赛时这些设施为冬奥会提供必要服务保障,赛后将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的支撑。于德泉介绍说,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均已实现地铁覆盖,“赛后这些交通网络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于德泉说道。
  此外,北京及延庆赛区共新建和改造了8个竞赛场馆和5个训练场馆。其中包括多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体育设施,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于德泉说,这些国际一流场馆今后将为北京带来更多高水平的冰雪赛事,满足广大市民文化体育休闲需求。
  北京市冬奥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在全面完成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今年北京市还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临时设施的建设和赛时设施保障等工作。(转自8月13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