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救灾中诠释体育担当

  不久前,河南多地出现大暴雨。
  灾情就是命令,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星夜驰援进行救灾。任海涛作为“济南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一员,7月27日凌晨4时从山东济南出发,驱车6个多小时,向西南疾行400公里。“我们共4部车组成了一个车队,中途没有停车休息,”任海涛回忆说:“就想赶时间,能早到一分钟是一分钟。”越接近河南界,路上大大小小的支援和救援车队也越来越多。车速或急或缓,车头所向直指河南腹地,车上的每个人都目光坚毅。时至今日,任海涛依然难忘当天情景,那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
  任海涛是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本职是山东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对外服务办公室主任;善于公益事业,肯干实干能干,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内人见人夸。河南水灾发生后,他就主动加入了“济南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并作为第三梯队前行参与救援。他们第一站到达河南卫辉,第一时间跳入水中,在当地救灾指挥部统一调配下,开展了对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任务完成后,在当地政府安排下,直奔郑州,参与灾后消杀工作。此时,作为消杀员兼突击队队长的任海涛已经一天一宿没有合眼。他说道:“救援就是和时间赛跑,咱节省时间,就可以加快整个队伍的救援速度。”一路走来,任海涛看到,面对灾情,人们团结奋进,携手前行;面对危险,有人挺身担当,舍己为人。灾情之下,应对有序,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人民对党和国家无比信任。
  任海涛随队到达第一消杀点位时,他没想到,一是当地供水虽然尚在修复,但电力系统已经恢复正常;二是当地政府接洽迅速,救灾物资提供有序顺畅;三是村级管委会也已经开始运转起来,最明显的标志是食堂正常运行,随时有现蒸的馒头提供给救援队。“当地人精神饱满,全力准备灾后重建。”任海涛说:“外地救援队干劲十足,都在想能多干点是一点,为灾后重建出力。”期间天气转晴,地表温度经常在36摄氏度以上,消杀队员戴着口罩和护目镜、身穿隔离服,背着将近30公斤的消杀器具,烈日下站一会儿衣服都被汗水打透了。任海涛所在的消杀小组5名队员没有迟疑,仅半天时间消杀面积约达6万平方米左右,完成了三个村落,两个大楼以及管委会办公楼、学校、部分诊所的消杀工作并迅速转移至下一任务点。当地救援指挥部考虑队员身体、体能以及安全问题,规定每支救援队工作周期为5天。就在这短短的5天时间,任海涛所在救援队总共进行了十二个大区域142.6万平方米的消杀;5天时间,他感到身在灾区的人们心不慌,人们相信党和政府是他们的依靠;5天时间,他看到,在各方努力下,当地百姓基本的工作生活秩序在逐步恢复。一管窥豹,5天时间,他深深感受到,天灾虽然恐怖,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河南人民一定会迅速地战胜这次灾难!
  当“济南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第四梯队到达河南指定位置后,交接工作的任海涛团队“顺手”又消杀了两个村子的地下车库和一层住宅区域。“嘿嘿,大家都说能多干点是点,”憨憨的任海涛说:“我是体育人,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喜欢也愿意做公益事业,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我想,我们应该是中国力量的一分子。” 其实,这一分子,展示出了体育人的质朴和坚韧的特质,更是面对大事的自觉担当精神。(转自8月12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