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首次制冰成功具备测试赛条件

  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1月22日完成速滑滑冰赛道的首次制冰工作,标志着国家速滑馆正式具备了迎接测试赛的条件。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北京赛区共计6个竞赛场馆,目前全部实现完工,并全部进入赛道制冰、制雪阶段。其中3个场馆已完成制冰,其余场馆将在本月底前陆续完成,为各项测试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速滑馆冰面面积近12000平方米,通过分模块控制单元,可以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比赛区包括三条400米速度滑冰比赛道、一条速滑比赛练习道、一块60米×30米多功能冰场(短道速滑模式)、一块61米×31米多功能冰场(冰球与花样滑冰模式)以及一块活动冰场,能同时满足举办滑冰、冰壶、冰球等多项赛事以及大众进行冰上活动的多功能需求。既能满足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使用要求,还可以根据不同冰上项目对冰面的使用需求分区域制冰。

  经过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划线、分层多次浇冰、冰眼敷设、防撞垫安装多道工序,首次制冰顺利完成。本次国内外制冰师在制冰技术、制冰工艺、系统调试等领域深度合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开放办奥理念。

  目前,由30多个业务领域组成的国家速滑馆测试赛运行团队已经进驻并与场馆建设团队深入融合60多天。运行团队到岗、首次制冰成功,国家速滑馆为全面保障2021年测试活动和2022年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转自1月25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