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青岛召开
不久前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再一次明确并细化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今天,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座谈会暨第二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培训班在山东青岛召开。座谈会上结合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下一步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国各省区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工作相关负责人、全国有关体育运动学校负责人等90余人与会。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玄在座谈会上说,我们要以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契机,努力实现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新突破。具体到总局青少司的工作,今年推进的12个项目的全国青少年比赛赛前文化测试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着手试点在部分项目的全国青少年体育训练营中增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相关内容。与此同时,与有关部委积极协商,抓紧出台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以及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等,为下一步相关工作推进打好基础。
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将全面展开。新周期国家级“基地”认定办法中更加突出了对于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保障。
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未能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未建立领导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未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的省区市,其所属体育学校不得参加认定工作;未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文化教育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的体育学校不得参加认定工作;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学校未能解决办学资质,没有文化教学任务又不能很好地解决运动员就近进行文化课学习的体育学校不得参加认定工作。
(中国体育报 7月30日青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