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体育局开展社会合作培养人才

        在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州延吉市东部的农村,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里孕育着未来的体育明星。这里是星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所在地,负责人李雪峰曾是一名摔跤运动员,怀揣着“培养一名奥运冠军”的梦想,2000年他用全部积蓄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圆梦之路。从最开始的8名柔道学员,发展到现在覆盖射箭、柔道、拳击、摔跤、跆拳道5个项目的50余名学员,李雪峰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摔跤柔道馆的柔道垫已经破旧,跆拳道队训练场地的一角晾着衣服,场地有限、条件有限、缺少经费使得这里的教练员已经换了几拨。但是一楼走廊上展示的学员们取得的各种成绩,以及实现向上输送运动员目标的李雪峰一直坚持着。
        值得一提的是,延边自治州体育局创新形式,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业余训练。州体育局与星洲俱乐部合作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将星洲俱乐部学员的学籍放在了州体校。每天上午,俱乐部都派车送运动员去体校上文化课,结束后再接回俱乐部训练。
        与星洲俱乐部的合作是延边自治州体育局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一个例子。在延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大本营在学校。在“学校体育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共识的引导下,形成了以中小学为基础型、州体校为提高型、专业队为强化型的“一条龙”训练培养模式。延边自治州体育局在州中小学校中挑选确定了不同运动项目的竞技体育重点学校,还建立了青训基地。同时,建立了必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制度,培养了一批学校体育职业教练,选派或聘用了一些专业教练员充实学校体育师资队伍。
        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州中小学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每年组织开展各种青少年专项比赛以及中小学生冬季、夏季训练营活动等,让全州每年共有近15万余名学生参加到各种体育比赛中。
        自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始以来,以朝鲜族球员为主的延边足球队一直驰骋在联赛赛场,成为大江南北称颂延边的一张名片。现今延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也已日趋完善。延边实行了以职业足球为龙头,通过社会业余足球联赛平台奠定足球强大群众基础的方式。据延边自治州体育局分管足球的副局长于长龙介绍,目前延边拥有各类社会业余足球俱乐部120多个,参与足球运动的业余运动员3000多人。不少由延边输送的原国家队、八一队退役足球运动员也回到延边发展社会足球。通过社会组织,延边几乎天天有足球赛。
        “足球是教育。”于长龙非常看重足球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中小学校足球重点学校是延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基础型基地,足球苗子直接输送到州体校这一提高型基地,形成了延边足球发展梯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延边自治州在全州中小学校实施足球传统学校、足球特色学校工程,开展了足球“州长杯”、“市长杯”、“校长杯”等系列固定品牌足球比赛。延边的每所小学每周都有一节足球课。2009年延边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办公室确定为校园足球布局地区,通过校内联赛、县市联赛、全州集中训练营等方式形成了校园快乐足球的氛围。于长龙还说,每年青少年足球训练营能够达到一千人的规模,现在还有了10余个女子足球的布局学校。
        “延边现已形成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初有成效。上周期中小学校足球重点学校有20个,这一周期为26个。从注册运动员人数来看形式乐观。”虽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延边无法留住足球人才,但是对于延边的足球后备人才,于长龙还是充满信心。
        未来的冠军在民间,依托学校和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李雪颖)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