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明与谢晖走进校园与小球员亲切交流

    近日,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足球场上迎来了二位特殊的客人——国际足联教练讲师、中国足协技术顾问郭家明和前国脚谢晖,他们与汉阳区100多名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小球员和教练员进行了交流。
    互动过程中,63岁的老人郭家明和孩子们一起喊着“茄子”合影,谢晖则亲自上场示范,教孩子们过人的技术动作要领。
    郭家明说,“校足联赛是一种很好的青少年足球发展模式,大家要有耐心,事实证明,小球员阶段的精英化培训模式是没有前途的。”
    作为资深的国际足联教练讲师,郭家明近年来一直担任中国足协技术顾问。这几天,他正在江汉二桥基地为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讲师培训班上课,学员中包括前国脚范志毅、谢晖等一大批知名教练员。应武汉市足协之邀,他和谢晖同汉阳区的教练员和小球员进行交流。
    郭家明曾多次来到武汉,他说,最近几次来武汉的校园足球联赛赛场,发现有了不少变化,场地都换成了人工草皮,孩子在场上的笑容多起来了,“校园足球给喜欢足球的青少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你看现在这里有100多名孩子,如果能出两三个苗子进入到更高一层的夏令营或冬令营,想想看,一个区有三个,那武汉这么多区,就有几十个了,放在全国,就不得了啊,中国足球就不用再为人才发愁了。”
    郭家明说,校园足球开展前,他所到国内各城市,看到的都是各种青少年足球俱乐部,“那就是一个区、一个城市的足球精英,放弃学习,天天练足球,最后大部分孩子没踢出来,学习也荒废了,这就是精英足球青少年培养模式带来的伤害。现在有了校园足球联赛这个平台,很好,孩子凭兴趣参与,踢的是快乐足球,就算进不了最后的人才库,还可以继续学习,以后还能有更多的选择。”
    再次看到谢晖,依然一身运动装扮,和运动员时期没什么两样。谢晖介绍说,他在上海办了一家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自己做青少年教练。作为国内为数不多有过成功留洋经历的前国脚,谢晖表示,办俱乐部的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自己在德国的十年职业足球经历,将德国的青少年培训模式在国内普及。
    俱乐部开办两年来,目前已经有100多名青少年,年龄在5到13岁之间,每周训练三四次。“德国足球青训模式就是这样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用天天练,只要保持对足球的热情就足够了。”谢晖说。“我小时候就是上体校,一天一练,甚至一天二练,到现在,国内很多教练还是这样训练孩子,但你看得到,孩子迟早会有疲劳感,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足球的热情,训练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对于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谢晖认为,“在现在条件下,仅靠学校足球来提高中国足球人口显然不够,这也是我开办足球俱乐部的初衷,希望能够多一份力量,为中国足球人口的增加做一点实践性的尝试。”

(朱文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