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举办体育赛事既要有热情也要守规矩
今年63岁的雷树生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虽然常年在外打拼,但和自己家乡重庆市长寿区的棋迷圈联系却十分的紧密,一直以来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家乡象棋的发展出一份力。去年底,回家省亲的老雷专门找到棋友汪立红商量,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在长寿区举为一次全国象棋高手比赛,以此推动当地象棋运动的发展。同样作为象棋爱好者的汪立红当得知老雷的心意后,举双手赞成。俩人当即商定:比赛所有开支由老雷出,而汪立红负责具体操办,邀请全国的象棋高手来长寿区进行一场民间象棋比赛。
消息传出后,迅速得到全国棋迷的响应。到今年6月初正式比赛时,共有来自全国的200余名象棋爱好者,其中包括20余名专业棋手参赛。虽然比赛主办者向每位参赛棋手收取了50元的报名费,但雷树生却承担了奖金、食宿以及裁判、安保、医疗等费用近30万元开销。“能把全国的棋友邀在这里相聚,不仅切磋棋艺,同时带动了长寿象棋的发展,这个钱花得值得!” 老雷说。
除了竞赛组织本身,主办者还和专业象棋网站合作,对精彩对局进行网络直播,上传棋谱等,引起众多全国象棋爱好者的“围观”,进一步扩大了比赛的影响力。一位参赛棋手在谈到对本次比赛的印象时,评价道:这是一次独具特色的民间赛事,奖项之多、名次之广、奖金设置间隔之小、组织策划之到位、宣传报道之翔实、影响力度之远大,实属罕见,开创了全国业余民间赛事之先河。这对重庆象棋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带动作用。
然而,就在老雷他们为比赛的成功而欢庆时,媒体一则将之称为“2012重庆长寿首届‘健康杯’全国象棋公开赛”的报道,让重庆棋院对这个比赛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既然这个比赛冠以了“全国”的字眼,主办方又没有按照正常程序申报,那就是违规办赛。
自己掏了30万元辛辛苦苦办个比赛,最后被上级主管部门判定为违规,这让老雷很是想不通,“《体育法》不是明文规定鼓励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吗,为何我们搞个民间比赛就违规了呢?”
其实,事情的关键就出在比赛的名称上——“全国象棋公开赛”。即使是自己掏钱办比赛,“全国”两个字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加上去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棋牌中心制订的《全国棋类项目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全国棋类赛事的名称必须与赛事的实际内容一致。非经国家体育总局及总局棋牌中心审批的棋类竞赛,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显然,重庆棋院作出违规办赛的认定于法有理,但双方对比赛是否冠以“全国”还是各执一词。
从老雷向记者提供的秩序册、报名表、比赛现场会标、图片等比赛相关资料中看到,所有文字资料上并没有出现“全国”二字,比赛正式名称也是“2012年重庆长寿首届‘健康杯’象棋公开赛”。但重庆棋院方面并不认可,既然在媒体上出现了“全国”这两个字,就造成了既成事实,那么认定这个比赛“违规”也并无不妥。而老雷他们认为,媒体上刊登的文章系作者所写,根本与己无关。
事实上,在老雷他们当初开始筹划比赛时,的确也有把比赛办成“全国赛”规格的比赛。根据他们的说法,在筹备之初他们就此事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递交了申请,“但上面一直没有答复,最后我们的报名通知都已经发出去了,比赛时间也临近了,不得已我们就只能把比赛办了。”
在与老雷他们的交谈中,记者发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如果是按照正常程序申办“全国比赛”,那么同样30万的经费,这个比赛就有可能办不下来。“之前重庆的一个区也搞了一次全国的象棋赛,就远远超出了我们这次办赛的经费。”话虽委婉,但也许这才是他们最终没有申请成为“全国赛”,而打了个“擦边球”的关键。
虽然对老雷他们的比赛作出了违规的认定,但对他们热心公益的积极性,重庆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还是给予肯定。这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国家鼓励民间办赛,促进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民间办赛,不管是哪个项目,在冠名上也要拿捏好几个“度”。第一,赛事如果要冠以“全国”的名义,必须严格遵守《全国棋类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过总局棋牌中心审核、批准,方可进行;第二,如果要冠以“重庆”、“长寿”等地域名,按照规定,也要向相关主管部门报批或者备案;第三,如果自己出资办赛,只要模糊了地域名,例如冠一个什么“某某企业杯”的名号,那就没有问题。在明确了这三个问题后,民间办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最后的冠名选择。
当记者向老雷介绍了这些情况后,老雷感慨地说:“我也是第一次办这样的比赛,看来办比赛光凭热情是不行的。按照我的想法,这个比赛还要再搞两届,到那时候,该走的程序我们一定要走完,不能再出岔子了。”
(邓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