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尝试体育高考政策试水催火学校体育

    早在2011年年初就传出山东2012年高考要考体育的消息。同时,又迅速地在社会上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一,体育的分值为20分,分必测项目12分和选测项目8分,加入高考总分;其二,按地市集中考试,将体育的实测成绩划分等级,达不到某类等级的在填报志愿时不能报“211”或“985”学校……而2012年山东体育高考的最终结果是:体育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体育考试各校自主进行,按成绩划分ABCD四个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在高校录取时用作参考。


评价困难带来政策摇摆


    从体育的 “惨淡经营”到“香饽饽”到“再度冷落”,学校体育像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对于高考体育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山东省教育部门给出的解释是,体育测试比较复杂,受气候、场地、裁判尺度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全省50多万考生不可能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测试,也就是测试的精准程度不好把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现行高考的公平性;另外体育测试成绩本身与文化考试成绩分值也不等价。综合以上情况考虑,体育测试成绩会记入考生电子档案,但是不纳入总分。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2013年山东省高考体育仍然实行只考不算分的做法,2014年后体育课将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对于体育进高考的政策,山东省实验中学体育组高三年级备课组长高锡斌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体育进高考有利有弊。一旦体育作为必考项目,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喜欢的运动,去“应付”那些必考项目,久而久之会对这种应试锻炼产生厌烦的情绪。但另一方面,这能引起学生、家长、学校足够的重视,在百忙之余为锻炼身体留出时间。即使就算是应试手段,也会让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主动走到操场上,自愿参加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能让学生们动起来,应试这种手段也不错”。

 

政策创新撬动锻炼热情


    体育分数纳入高考虽然没有在山东实施,但是不少学校经历了这次尝试以后尝到锻炼身体的甜头。山东省寿光市第五中学体育教师杨正伟说,以往的高三学生,是身不到操场、口不谈体育的,几乎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在那段时间,体育课上学生是“玩了命”地练习体育,每天保证一定的锻炼时间,学生们生病的少了,请假的少了,并没出现之前担心的影响学习的问题,反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不少学校仍是坚持自己的锻炼计划,没有必须的应试任务,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热情也提高了。高锡斌说,在山东省实验中学,体育课开展的相当规范。每个学生上体育课算考勤,如有三次旷课情况最终体育考试没有成绩,这包括即将高考的备战生。除了每周规定的两节体育课外,学校还有大课间、自由活动时间,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基本能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在山东烟台,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活动也并没有减少。目前,各学校均制定了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狠抓落实。活动时间还被列入了学校课表,高中每周2课时。同时,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在举办好春秋两季体育运动会、各项专项体育比赛、冬季长跑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校园阳光体育节,使每一名学生都
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去。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推行“体育纳入高考”,在高考中增加体育测试的内容,初衷是推动学校体育开展,促进体育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是,体育进高考是一次大规模的体育测试,如果不能确保公平公正,分数如果把关不严,对考生的影响太大。省城一些高中体育老师也认为,体育测试计入总分,无论从诚信环境上,还是从有些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上,条件都还不够成熟,让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体育锻炼,这才是根本。

(孙肖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