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龙体育馆“大变脸”冬季变身白色冰场

    追溯冬季运动来到浙江的历史,最早始于2005年。过了新年,浙江省黄龙体育馆“大变脸”——昔日的篮球馆变成了白色冰面,寒气扑面扑来。体育馆上空,悬挂着大红灯笼与春联,勾勒出北国新春的气象。一场冰上运动表演即将盛装登场。元宵节当晚,黄龙体育馆涌进了近5000名观众,冬奥会冠军大杨扬等都亲临现场,“吃冰糖葫芦,看冰上运动”,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赛后,主办方特地安排免费开放,一二百位七八岁的小朋友,抢先尝了在家门口玩冰上运动的乐趣。
    当年国庆节前后,浙江省黄龙体育馆又承办了短道速滑世界杯首站赛事。三十多个国家、近200名世界高手参与角逐。虽然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这项赛事,但却是首次来到南方城市。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副主任蓝立如是评价:这是中国“北冰南移”迈出的成功一步。
    “北冰南移”在浙江迈出第一步,得益于黄龙体育馆的先天优势:在规划、设计中超前考虑,预埋了制冷设备,这样满足了承办更多赛事的需要。正是有了黄龙体育馆的成功尝试,让嗅觉灵敏的浙商嗅到了冬季运动蕴含的无限商机。
    2009年,杭州开出的大型商城“万象城”,其中就包括了真冰滑冰场。一直在这里从事教练工作的张蕾介绍,原先她每天平均上三四堂课,现在已经增加到八节课,学员近300人;而冰场的专职教练也从最初的6人增加到13人,这个月初,从这里走出的杭州天长小学的王佳宁还夺得亚洲花样滑冰8岁组(香港站)自由滑冠军。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对万象城滑冰场有着更长远的期许:“体育部门会主动关心、关注,并有望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中国冰上运动的明日之星。”
    2010年,随着鄞州联盛广场开业,宁波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开门迎客。总建筑面积达4670平方米,是当时国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商业性滑冰场。现在,鄞州区的钟公庙中心小学、金家漕小学,还是冰上运动传统学校,每年至少有几百孩子享受冰上运动的乐趣,并有十几个孩子崭露头角通过了滑冰等级测试。
    宁波市鄞州区的体育部门守着这只“聚宝盆”也动起脑筋:怎样让滑冰场产生“金牌效益”。“我们与黑龙江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了接洽,通过引进、交流的方式,在全国第12届冬运会上,首次出现了宁波冰壶队的身影,并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鄞州区体育局副局长鲍磊至今都非常自豪。
    不过,这项运动的推广、普及、提高,并非都是满路阳光。鲍磊坦言,“在南方,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对冰上运动的了解不够,唯恐孩子在学练的过程中摔伤或被冰刀割伤。另外,参与这项运动的费用相对昂贵,这也是让众多家长望而却步的主因之一。”对商家来说,冰上运动的运行成本远高于游泳、网球,淡季开放甚至是亏本经营。
    全民健身的盘子不大,直接影响竞技水平的塔尖。浙江省体育局训竞处处长张敏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瓶颈。几年前,他曾牵线由省体育局、安吉县政府联手,在亚洲最大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下游(利用夜间富裕电力供电,减轻运行成本),兴建专业的冰上运动馆,组建队伍。不过,这个计划短期内并没有实现。“小、巧、灵是浙江比较适合开展的运动。这也包括了冰上运动等。现在,民间力量介入后,冰上运动从普及、推广、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业务上进一步加强指导,资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政策上进一步加强扶持,这项运动在浙江或许会有良好的前景。”张敏充满了信心。

(黄  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