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游泳崛起探因——悉心寻苗 鼓励竞争
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丁炯在“体育与城市品牌建设”全国经验交流活动上发言
丁炯发言主题为“把体育打造成杭州新的金名片”
一个人口870万城市的“吸金力”有多大?今夏奥运会,中国的杭州市,一举超过4500万人口的西班牙和2400万人口的朝鲜等国家,仅在碧波中就揽得四金——孙杨、叶诗文这两位杭州的“90后”,四登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当晚,让他们的家乡加冕“杭州之夜”。
一座城市的体育怎能这般崛起?是偶然,是运气还是水到渠成?日前,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丁炯“揭秘”了个中缘由——简而言之,成功之道在于“幼儿园”和“俱乐部”。
杭州在后备人才的培养方面,将选材触角深入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丁炯说:“每年夏天,杭州市体育局都会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初选3000人左右游泳苗子进行40天培训,结束之后,再从中选出350名左右有发展潜力的充实到训练队伍,以保证训练规模常年保持在1200名以上。”这种“拉网”的培养模式,保证了优秀游泳苗子的“发现率”,提高了各梯队人才的“跟进度”。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已构建市、区(县、市)游泳队、传统体育学校三级育苗网络。
杭州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同时,还引入“俱乐部”竞争模式。丁炯表示:“现在市游泳队分为三部分,分别由吴鹏、孙杨、叶诗文的启蒙教练任三支队伍的总教练,进行选材训练,在内部之间形成竞争机制,按照成绩公开选拔队员、组建队伍,参加省内外比赛。”俗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杭州体育局在选拔队员方面,公平与竞争相结合,真正做到以成绩论英雄,有效发挥了三支队伍的积极性,保证了杭州游泳的长久活力。
据丁炯介绍,今年10月,杭州召开由了领导、专家、教练和媒体150余人参加的研讨会,征集了大量有益的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另外,还将筹备建立“国家杭州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杭州游泳运动学校,希望逐步把杭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游泳训练基地、世界冠军摇篮。
(邵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