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发挥体教结合优势打造体育品牌
近年来,体教结合被公认为是一种新型的培养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何能使体育和教育做到完美结合,结合之后又将采用什么样的教育和训练方式,培养出一支优秀的体育人才队伍,一直是体育和教育界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历经数年的实践中,南京市江宁区摸索出了一套体教结合的经验,有效地化解了学习和训练这一体教结合中普遍存在的矛盾,走出了一条体教结合的成功之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市队区办的江宁区女子垒球队成立于2001年,建队之初由于队员分散在几所不同的学校,尤其是在队伍的管理以及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矛盾,严重制约着该队的建设和发展。为了使这支队伍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壮大,在江宁区体育局的积极努力下,经区政府协调,由区体育局与教育局联手实行体教结合,共同打造女垒这个项目的品牌。2006年,32名垒球队员顺利进入江宁区高级中学就读,使队员的食宿和文化学习有了固定的保障。为了使这支队伍得到健康发展,加快竞技水平的提高,江宁区体育局先后引进在国内棒垒球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且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两位教练,全面负责垒球队的日常训练,从而使垒球队的专业训练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队伍的训练有了保障,但接踵而至的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的矛盾又突显了出来。为了使这一基层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区体育局和教育局分管领导以及队员的任课老师和教练多次进行座谈磋商,一致认为科学合理安排好队员的文化课和专业训练是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只要抓好这个环节就能做到文化成绩和训练成绩双丰收。为此,体教部门联合制定了一整套兼顾队员学习训练两不误的科学方案,即:学习期间分段训练,休假期间集中训练,大赛前夕重点训练,考试前夕减轻训练。要求教练员杜绝“以训带学”、“重训轻学”的做法,改变只管运动训练不管文化学习,只讲运动成绩不讲文化成绩的“文武”脱节现象,要求任课教师关爱文化成绩差的运动员,适当为她们重点补课,教练员和任课老师之间要经常保持沟通,互通信息,形成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齐抓共管的格局。
六年来,江宁区女子垒球队在体教结合的共同培育下,队伍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训练正逐渐形成模式,全队的战术风格和队员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都能够得到完美体现。全队的竞赛成绩排列到全国女子垒球青少年组的前位。一流的教学设施,特色的教学理念,完美的体教结合,优秀的竞赛成绩使韩国顺天高中女子垒球队、韩国国家女子垒球队、台湾苗栗县女子垒球队、日本福岗高中女子垒球队都慕名前来进行技术交流。
六年的体教结合,江宁区女子垒球队先后获得6次全国少年垒球锦标赛冠军,荣获6次江苏省青少年垒球比赛冠军,培养出8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和3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向江苏省女子垒球队输送了8名运动员,其中李欢被选入国家队后代表国家队在2010年世锦赛和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垒球比赛中分获第四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江宁高级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管理中心评为国家奥林匹克垒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09年江宁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基地,江宁女垒已成为在国内赫赫有名的球队,如今,被体教完美结合培育出来的江宁女垒之花已成为江宁体育的一个重要品牌。
(高阳 许国生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