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上庄中学体育老师周宝华为拳击甘寂寞

    在北京西山美丽的凤凰岭山脚下不远,有一所以拳击、散打和跆拳道为传统特色的学校——海淀区上庄中学,多年来该校学生在北京市运动会等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等好成绩,并向北京队、武警体工队和火车头队输送了不少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点北京拳击圈都知道,特别是为此一直甘于寂寞的该校体育教师周宝华。
    今年54岁的周宝华从小喜欢体育,少年时曾在北京西城月坛体校练习中国式摔跤,身体素质很棒,性格中透着霸气,从不认输。上世纪80年代初,周宝华对拳击产生了兴趣,尽管当时中国拳击还没有恢复,但他仍在王国钧和王守忻等老一辈拳手的指点下开始练习拳击,并跟着王国钧教练参加了一些民间拳击赛。
    周宝华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拳击手,而他凶猛的打法也让他更加自信,一旦中国拳击恢复后,自己肯定能够如愿。然而,1986年中国拳击正式恢复后,已经27岁的周宝华已经错过了最佳年龄,在选拔赛中落选。
    后来周宝华干过很多工作,倒腾过服装,开过餐馆,但拳击始终是他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最终,他辞掉了所有工作,创办了北京市刨花青年体育俱乐部,希望以拳击一技之长培养青少年拳手。从2001年起,周宝华又先后游说海淀区教育局,在北京海淀区105中学、海淀区温泉二中和海淀区上庄中学等,创办以拳击、散打和跆拳道为特色的海淀区传统运动特色学校,得到了海淀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和奖励,如体育特长生指标等,使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越办越好。
    前不久,记者来到上庄中学室内训练馆看了一堂训练课。训练馆的条件看上去虽然有些简陋,但学生们训练的热情很高,从准备活动到一对一的实战对打,一招一式还真有味道。看得出,这些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拳击基本功和攻防能力。
    为了让记者对这些初一、初二的学生们的拳击技巧有更真实的了解,周宝华还特地让两对拳手登场,各自进行了一个回合的实战对抗演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宝华告诉记者,学生们平时每周四、六、日下午共进行8小时训练,包括散打和跆拳道,并不影响文化课学习。每年暑假,参加拳击训练的学生们将进行为期两周的训练营专项训练,同吃、同住、同训练,学生和家长们反应很好。张镇庆校长对此非常支持,尽可能地帮助解决训练中的一些问题,使上庄中学成为北京市唯一一个以拳击为特色的传统运动学校。
    周宝华表示,在中学开办拳击训练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体育,这也是导致目前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许多学生家长对拳击还有误解。因此,作为教练他必须反复耐心地做学生家长的工作,通过让他们到学校到现场观看学生们的训练课,来打消他们的误解和疑惑,并认识到拳击训练对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强身健体的特殊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周宝华所在的体育传统特色运动学校硕果累累,他培养的学生在北京市各类拳击比赛中多人多次取得冠军和前三名的好成绩,另外还包括跆拳道项目,向省市和体协专业队输送了很多好苗子。例如,向北京拳击队输送13人,北京散打队和北京跆拳道队输送各1人;向火车头体协拳击队输送8人,跆拳道队输送1人‘向武警拳击队输送6人;向首都体育大学输送3人。其中赵成伟获2008年全国青少年男子拳击锦标赛季军,王晶获2008年全国青年全国锦标赛第五名,曹坤获2010年全国青年男子拳击锦标赛第五名。
    周宝华告诉记者,过去10多年他能坚持下来,甘于寂寞从事青少年训练,特别是在中学里,除了他对拳击的酷爱,曾担任中国拳击恢复后第一任国家队主教练的王国钧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不无关系。王国钧先生为人忠诚,思路清晰,训练严格,他非常敬畏,这对他后来的生活和工作都很有帮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让他一生受益。

(杜文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