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足球界知名人士真知灼见话校园足球

    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高足球俱乐部举行的“六一儿童足球节”上,教育家、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领导、足球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共商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大计。相信在“头脑风暴”过后,带来的肯定是我国校园足球工作方式、方法、理念的转变,而这,也注定会给未来我国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刘彭芝(国务院参事、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之前我们就校园足球工作进行过很多尝试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段时间,我观察到很多北京农民打工子弟学校的女生身体素质很好,很适合参与女足运动,因此我希望将她们纳入我们的小学、中学体系,也希望像北京体育大学这样的学校可以加入我们,给她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出口。如果能够实现,应该会给我国女足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郭建军(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我觉得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还应该是四级联赛的打造上。现在校园足球活动小学、初中联赛都已经成规模、有体系,恰恰欠缺的是高中、大学联赛的衔接。我们的孩子即便在小学、初中阶段踢得再出色,没有高中、大学联赛体系的搭建,也将失去延续性。如果因为没有联赛,我们的孩子到了高中、大学就中断了足球活动,那肯定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魏吉祥(中国足协副主席):我觉得校园足球还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加强宣传,让校长、家长知道足球和学习并不是相悖的,正相反,通过参与足球,可以锻炼孩子操作性思维、团队意识等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另一方面则是建立足球等级评分制度,比如颠球、比如传球、传准等,只要达到一定的成绩,当地校园足球办公室就可以授予其一定的等级,当然这个等级肯定不是专业层面的,但却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参与足球的热情和积极性,也算是提升我国足球氛围的一个手段。
    张路(北京国安副董事长):我们应该扭转一个观念,过去我们总认为学校、家长不支持孩子踢球,但是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调研,我们觉得学校和家长的支持程度还是很高的,关键的是我们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向学校、家长灌输要将他们培养成职业球员、为国争冠的理念,这反倒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还是要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享受足球的快乐,至于能不能成职业球员,还是等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到了一定的水平再做讨论。

(林剑)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