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培训结课

    新形势下,体校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要转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而这些变化中,加强体校文化教育和推进体校规范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在2013全国中等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培训班中,主办方也以这两点为突破口,做了大量的课程设计与规划,引起了参训校长们的广泛讨论。

招生出路“两难并存”

    在培训交流中,校长们坦言,招生、出路的两难并存,仍是目前困扰我国体校发展的“瓶颈”。除了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城市生源匮乏;部分地区运动员退役保障不够、体教关系不畅等原因,多数体校的粗放型选材、训练模式,以及文化教育薄弱等现实,也让家长和青少年对体校望而却步。尤其是“文化基础差,谋不得好出路”,已成为招生难的首要原因。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玄认为,提高体校的综合管理水平,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抓好体校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两者缺一不可。他强调,只有提升训练水平,为国家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精英体育后备人才,才是体校工作的核心和根本。
    为此,青少司在新周期基地认定中,也对认定办法做了较大幅度调整,增大文化教育分值比重,并在办法中规定“凡没有制定转发23号文件实施细则的省份其所属体校、未落实‘两纳入’的体校实行一票否决制”。希望“以评促建”,提升体校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加强文化教育  创造高效课堂

    培训过程中,北京市什刹海体校负责文化教育工作的副校长石风华也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为题,介绍了相关经验。石风华表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手段滞后,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书本知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训练重视不够等,是目前各级各类体校在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她认为,在专业设置中,体校不应局限于单考单招,而应更多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学校才有发展的生命力”。而在主要教学环节中,针对体校生实际,教师也要在教案与教学中做出设计,创造高效课堂。比如,“将课堂例题变一变,融入他们的训练和日常生活,或者进行分组探索式学习,让学生之间起到一种相互督促的作用。”此外,在日常教学中,学校还应加强规范性操作,并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控制和评定。

强调日常管理  提升发展动力

    不仅是教育教学管理,通过实地检查,多数体校在日常管理上的问题也陆续暴露:训练场馆、设施年久失修,训练器材乱扔乱放;管理制度不完善,对教练缺乏必要考核,训练计划不全……都是造成体校后继乏力的原因之一。为此,在培训中,主办方也特别邀请了相关专家,就体校日常和训练管理等问题,介绍了其中的重要性和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作为曾经的体校校长,江苏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江海林认为,“以人为本”和贯彻落实是体校规范管理中的重点,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不仅要“事事育人、人人育人、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具体工作中还应建章立制,细化要求,严抓制度和质量;强化训练,促进养成,注重环境和细节;强化督察,力求精致,注重落实和总结。

提升常规管理  加大检查力度

    此外,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鲁健也就体校训练的常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尤其强调了教练员队伍管理的重要性,指出“其指导水平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训练水平,也直接决定了运动训练质量提高”。他认为,只有建立教练员科学的培训、考核、任用制度,才能调动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运动训练管理效益。同时,他认为,学校还应督导教练员制定规范的训练计划,形成“年、阶段、周、课时”四级体系,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此次培训和体校现状,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郭建军也表示,下一阶段总局将结合新周期基地创建工作,加大对文化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检查力度。从明年开始,将对已命名的基地学校进行中期检查,并加大检查力度。“内容包括文化教育工作的落实,学习训练时间、大纲实施、教练员培训,训练教学场馆管理以及基地经费的使用等方面。”如果发现学校有不符合基地认定标准的地方,总局将严肃处理,停拨经费,坚决摘牌。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