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建设人民满意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以《全民健身条例》为指导,以现代化和人民满意为目标,大力推动并形成了覆盖城乡、组织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的具有江阴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该市连续3年以满分成绩获全省县级体育工作考核第一名,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

坚持政府主导 基础设施建设好

    一是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目标。近3年来,市政府投资15亿元,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市民水上活动中心成为本市域内的地标性建筑。2012年全面完成镇级新“四个一工程”建设,特别是镇镇都有游泳池(馆)。
    二是全市大力推进“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并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人均体育场地3.55平方米,全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年内将全面建成,达到“人人能健身,处处有健身,时时可健身”。
    三是充分发挥该市规模企业集中、上市公司多的优势,鼓励引导法尔胜、阳光、海澜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兴建厂企体育场馆,在满足企业职工健身需求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

坚持普惠均衡  场馆资源利用好

    做实公益基础。江阴市体育中心室外灯光篮球场、训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向市民免费开放。水上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在16个节假日面向特定人群免费开放,推出夏季晨练项目。市镇体育场馆常年举办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传统项目培训,承办的部分精品赛事适时免费观看。每年组织市级群体赛事30余项次,开展各级各类群体活动500余项次,直接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市政府积极支持体育协会、俱乐部承办赛事,社会化办赛成江阴特色。市体育中心先后承办中德国际足球邀请赛、CBA等大型精品赛事,年接待健身群众150万人次。
    做活市场篇章。市级体育场馆实行管办分离,由国资公司运营、体育部门监管。在2009年成立江阴暨阳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市体育中心运营以来,现入驻商户23家,推行“暨阳运动一卡通”消费系统,并逐步向镇级场馆延伸服务,创收利润2000余万元,被中国场馆协会评为“优秀运营奖”。

坚持丰富多样  群体活动组织好

    一是体育组织网络化。以市体育总会为龙头,体育协会、俱乐部蓬勃发展,全市现有市级单项协会24个、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近500个。完善市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镇(街道)体育运动委员会、村(社区)体育小组三级组织网络建设,体育协会分会不断向镇、村(社区)延伸。
    二是群体活动品牌化。按照“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原则,该市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有安排,月月有活动,活动有声势。全面打造“一镇一品”,月城镇端午节中华龙舟大赛、顾山镇七夕“金顾山杯”全国象棋混双赛等已成为国家级正式赛事,新桥镇海澜马术盛装舞步创“最大规模的团体盛装舞步表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周庄镇的篮球、徐霞客镇的攀岩、利港镇的龙狮等都特色鲜明。
    三是健身指导科学化。全市现有社体指导员3659名,每万人拥有30名,每个健身点有2名以上。建立体育健身讲师团,扩大健身志愿者队伍,进镇入村,定时服务。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免费向群众开放。

(刘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