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运会无声奉献“我中午想请一小时假”

    张猛在手机界面上放置了一张婴儿的照片,那是他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女儿。
    张猛,34岁,辽宁省朝阳市公安局副局长。他原任辽宁省公安厅巡特警总队特警队队长,到朝阳市任职近一年。
    朝阳市承担“十二运”男排决赛阶段比赛任务,比赛时间为8月1日至11日,早于开幕式,所有工作都要提前进行。
    7月1日起,朝阳市体育馆进入锁闭期,也就是从那时起,张猛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在体育馆内坐一坐、转一转,“开始时,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那是我熟悉体育馆的过程。后来时间渐渐减少。”
    男排决赛阶段的场地就是张猛的指挥部,虽然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时整个体育馆就他一个人,但他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馆内有多少安全通道、每排有多少座椅、从一个通道到另一通道需要走多长时间……经过近一个月摸索,体育馆内的一切均被张猛烂熟于心,有关男排决赛阶段的安保方案也随之出台。
    “这座体育馆内各种标识的张贴位置都是我最后决定的,裁判员从哪里进、记者从哪里出、摄像机摆在什么位置……这些我都亲自经过实地演练,通过转接角色,我大致清楚了各类人员的工作需要。”张猛说,只要闭上眼,体育馆内的一切就会清晰地出现在他的头脑中。
    张猛对“十二运”安保工作的细致入微直观地体现在执勤人员比赛期间使用的塑料方凳上——过去,由于管理不到位,其他工作人员随意挪用执勤人员的方凳,从而影响了整体秩序。现在,张猛设计出不干胶贴纸,上面印有不同数字,与相关点位对应,专人专座,从此再无挪用现象出现,安保工作有序推进。
    “十二运”筹备工作的繁忙是可以想象的,进入比赛期,安保人员的紧张状态有增无减。“朝阳市每天出动400名警力,以保证‘十二运’男排决赛阶段比赛绝对安全。”张猛说,那段时间天气炎热,在户外执勤的警察几乎每天都要冒着摄氏30多度的高温,有时地表温度会接近摄氏60度,部分警察中暑,即便如此,他们每天服用十滴水后仍会出现在岗位上。
    比赛期间,朝阳市公安局全体干警停休,只有个别因病的警察才有可能调整个把小时。然而8月3日上午,张猛接到了一位老警察要求请假的电话——
    “那是一位干了几十年公安工作的老民警,他非常清楚当前安保工作的重要性。那天上午,他在电话里对我说:‘张局长,我中午想请一个小时假。’我当时感到很意外,因为那时一个人离岗就意味着他的工作要由其他同志分担。我问他有什么事。起初,那位老同志有些支支吾吾,我一再追问,他说:‘张局长,我女儿今天结婚。中午想出席一下婚礼。’我当时没有过多反应,只说了一句‘你去吧’。几分钟后,我又给那位老同志打了一个电话……”张猛告诉记者,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从事公安工作的人身上非常普遍,而且大部分不为人所知。
    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公安工作的水平,“十二运”男排决赛阶段,张猛将安保指挥部前置于赛场内,不仅与同事协同作战,而且时常冲到最前沿。
    “比赛期间,我坐在主席台上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别人看比赛,我看的却是看台上的情况。不夸张地讲,看台上一旦有突发情况出现,我10秒钟左右就可以到达现场,并亲自解决问题。”张猛说,在辽宁队与江苏队比赛时,一名江苏球迷的异常举动惹怒了辽宁球迷,他当即赶到现场,并向两地球迷亮明身份,随后那名江苏球迷被带离现场,“我有决策权,可以在第一时间决定如何处理问题,避免事态扩大。”
    当所有球迷退场后,那位江苏球迷也被送出了体育馆,张猛告诉他,临时将他带离现场是为了保障他的安全,避免他与辽宁球迷发生冲突。
    为“十二运”男排决赛阶段比赛的筹备与顺利进行,张猛有一个多月没有回沈阳的家,他只能通过手机界面上的照片想象女儿现在的样子。
    “女儿是6月26日出生后,我在家待了5天,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记者没有追问那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担心勾起张猛对女儿的思念。
    现在,“十二运”朝阳赛区的比赛已经结束,张猛和他的同事或许能暂获喘息之机,但他们的工作没有停止——在朝阳市客运中心,每班次进京的大客车启动前,都会有两名警察登车查验乘客的身份证,“过几天去沈阳的乘客也会同样要查验身份证。”一名警察说道。
    显然,“十二运”的安保工作仍在继续,不知张猛什么时候能回沈阳看一看女儿。
    奉献无声,这是许多为“十二运”默默工作的人的真实写照——沈阳街头的交通协管员,他们手臂上佩戴印有“平安志愿者”字样的红袖标,每天顶烈日、冒高温在岗位上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他们也许没有将工作抬高到“十二运”的层面,但每个人的微小努力汇集到一起,便形成了保障“十二运”交通顺利出行的巨大合力。
    在沈阳奥体中心负责安保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是直接服务于“十二运”的志愿者。暑假对于学生而言充满乐趣,但他们却将青春与“十二运”融合在一起。尽管每天成百上千遍重复着相差无几的动作与话语,但若干年后回想起这段有关“十二运”的经历,相信他们会为自己当年的奉献无声而自豪。
    东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留学生蒂姆来自多米尼加,当他得知“十二运”组委会曾招募志愿者时异常兴奋,“我还能不能报名?”他问记者。记者告诉蒂姆他已经错过了这次机会后,他一脸无奈。这个黑人小伙子说沈阳是他的“家乡”,虽然他曾两次到过北京,但认为北京的人太多,而沈阳非常适合他,如果今后再有机会,他愿意为“家乡”出力。
    “十二运”的脚步已然迫近,当主火炬被点燃的一刹那,它的光芒会照亮每一个为盛会成功举行而默默奉献的人。

(李刚  史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