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训模式滑坡 河北基层体育人寻求突破

    “没有苗子可练”,曾经是困扰河北基层体育教练的头等难题,基层业训规模大滑坡,县区级体校成批量消失,让河北体育悬置在一个无根的空中楼阁中。
    在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夹缝中,体育人才培养的专业队模式遭受挑战,选才面逼仄,体育人才出口通道梗阻,这也让业余体育训练普遍呈现不适应感,但基层体育人从未放弃心中那份热情,他们在坚持中寻找着突破。

一隅因陋就简的菜园

    如果不是来到邯郸市县级“样板”体校——永年县体育学校,记者无法相信基层体校硬件设备的简陋,仅仅几百米的田径跑道用煤灰铺压而成;武术馆的练功垫子极为有限,且还需要从市级体校“化缘”而来;练举重小队员们的力量训练,要在户外的小菜园里进行……
    永年体校诞生于1966年,是当地的老牌学校,曾经也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不过,县级体校也就这个硬件水平,我们学校还算不错的,”该校校长王铭宝介绍说,基层体校中,训练设备“超期服役”十几年是普遍现象,像杠铃等一些力量训练器材都还是八十年代的遗留品。
    不过,永年体校“体教结合”特色在省内首屈一指。在学校门口,记者还看到了另一副“招牌”——永年县第十中学。
    由于县教育部门的支持,永年体校的师资比较稳定,体育生和普通生同班学习,一同考试,由于教师负责,学校秩序良好,学生成绩也在县里面排在前列,永年体校还是当地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择校热门。

小学里的田径专业教练

    体教结合,只是基层体育人探索业训新模式的道路之一。在邯郸市,田径专业教练刘亚珍将选才的目光放到了小学里。刘亚珍曾是省田径队专业队员,还是“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的启蒙老师。在丛台区逸夫小学,几乎每天下午,刘亚珍都会和助理教练一起来到学校的小操场,这里,有一帮孩子等待她们的指导。“现在,我们身边的儿童的体质都不容乐观,锻炼不多,所以,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孩子们跟我们练练,别管选上选不上,最起码可以锻炼身体。”刘亚珍说。她两年前设立的逸夫小学业训点,如今已发展成为以逸夫小学为中心,辐射周边丛台区六所小学的一个小型业训网络。目前,该业训点只开展基础田径训练,对发现的具备一定素质的苗子,再根据其特长和潜力确定专项,然后输送到专业体校。“专业队教练下到基层,比体育老师选体育人才更有优势,科学训练的后续影响很大,可以避免好苗子给练废了。”刘亚珍认为。记者看到,操场上的孩子们正在做着国内专业队才会采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法”。

城市特色体育助力业训

    尽管,目前体育业训开展难对各省体育部门而言,都是一个难题,但一些县市却凭借自己的体育特色,将业训开展得风生水起。比如说,河北有名的体育之城——保定。这座历史中尚武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起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投入少,产出却高”的业训效果,形成了独特的“保定特色”。
    保定现有业余训练网络基本由各类体育运动学校、传统项目校、体育俱乐部和单项训练基地四部分组成,特色并不突出,但由于整座城市对体育健身的热忱,以及当地体育部门将资金重点向竞训、业训倾斜,保定各体校和体育场所的射击靶场、乒乓球室、游泳馆都是人满为患。
    难能可贵的是,保定市特别注重对儿童体育意识的培养,全国闻名的保定市体育幼儿园,培养了众多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由于形成了爱体育、懂体育、参与体育的运动风尚,保定市的体育人口比例超过40%,这无疑对业训开展形成了助力。
    邢台体育部门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地域体育特色,平乡县是闻名遐迩的“自行车之城”,当地依托县职教中心建立“三集中”业余体校——平乡县自行车运动学校,面向周边招生,由于自行车氛围浓厚,招生十分顺利。

旧模式已与时代脱轨

    在体育健身已成为生活时尚、体育已经日益产业化之时,封闭单一的业训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宜时代发展。由于家长只是对培养子女的体育兴趣有热情,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专业运动员,而且,有体育特长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无论如何绕不过“上大学”这条路,这导致作为基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单位的各类体校不得不面对选才面急速萎缩的困局,前几年的河北业训也因此呈现凋敝之态。
    尽管河北体育业训注册人数从2009年的不足13000人,增加到了今年的23000余人,也有15家业余训练单位获命名国家高水平人才基地,但河北体育的业训工作依然面临许多难题。“资金投入,教练员培养,县级体校难以为继,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省青少年业余训练中心主任赵捷认为,“在县区体校恢复难度大、基层业训大幅滑坡、传统的三级训练网出现断裂的情况下,建立由业体校、传统校、体育俱乐部等组成的业余训练网络新模式迫在眉睫。”
    针对目前高校分流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专业体育日渐失去吸引力的情况,赵捷认为,要解决好运动员的出口问题,让优秀人才愿意到专业队来,并和学校紧密合作。“其实,美国的体育人才大部分来自高校,我们国内也在积极探索体育和学校的联系。我省目前有153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为了业训网络的有益补充。我们要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让校园成为体育人才涌现的大本营。”据了解,青训中心计划与教育部门联手恢复省中学生运动会,目前正在推进中。

(王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