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体育现代化考核指标让体育融入生活

    地处东部沿海的江苏是我国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体育也不例外。
    早在2002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建设体育强省,2010年更是明确要求2015年建成体育强省、苏南地区推进体育基本现代化建设。江苏对体育的理解和期待与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处在同步的水平,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体育现代化是个宏大的命题,没有现成的标准。而在江苏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朱维宁看来,体育现代化是一种境界、能力——“体育现代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升体育事业发展的内涵、层次、质量、效益,使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能力与时代同步。”
    这其实也是江苏省体育局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作为各项体育事业在全国均不落人后的体育大省、强省,江苏体育工作者一直都认为:体育是体育,但不单纯是体育,它是江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会有江苏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在2009年的率先启动。
    体育事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江苏深谙此理。在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推进计划中,体育的多项指标被纳入其中,公共体育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等被纳入建设范畴;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创建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具体举措被纳入推进计划;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国民体质监测指标这些细化指标则被纳入推进计划的监测评价体系。
    其实各试点地区都有本地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有在摸清现状值基础上的目标值和阶段值。例如无锡市的指标细化到109项、江阴市细化到三级指标并明确每项指标的分值、张家港市细化到每一年的目标值。而在指标引领下,考核评估体系也紧紧跟随。各试点地区把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考核中:江阴纳入了《江阴市建设健康城市目标任务》,以及对各镇(街道)精神文明考核内容和幸福江阴指标考核体系;苏州把体育产业纳入经济社会统计评价监测体系;昆山市制定了综合示范点和分类示范点考核标准。
    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繁杂的指标、考核并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但这一系列指标的提升所带来的体育生活变化却让他们打心底高兴:免费的国民体质测试、10分钟健身圈、低收费甚至免费的健身场馆使健身不仅科学、方便、而且“舒适”;乡镇体育馆、塑胶田径场、游泳馆,使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面貌完全颠覆;延伸至乡村社区的体育社团、健身俱乐部,遍布身边的社体指导员,贯穿全年种类繁多的健身活动,使体育开始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百姓受益、满意让试点地区的体育局长们都很满足、欣慰。其实,让他们自豪的还有很多: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让体育人的腰杆更直了、底气更足了;创新的业余训练模式让试点地区优秀运动员人才辈出、在全省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仅靠这几个市(县),就举办了每年约五分之一的国际国内大赛,不断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聚光灯、提升着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体育现代化没有一定之规,国外也没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可借鉴。苏南首批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试点城市的探索实践对现代化、对体育来说都具有示范效应。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呈南、中、北三个层次的江苏,它的激励、导向作用会更明显。正如朱维宁所说,相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苏南的今天就是苏中、苏北的明天。

(蒋亚明)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