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体育人:前有邱波 ,后有“内马尔”

    场景一:四川内江市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跳水陆上训练房内,墙上贴着跳水名将邱波的照片,3米多高的房间内摆着两张蹦床,孩子们在蹦床上练习时要用手护着头,以免碰到房顶,就这样,蹦床正上方的房顶已被孩子们用手蹭黑了。这里没有跳水池,孩子们只能进行倒立、滚翻等柔韧和体能的陆上训练。
    独白:“条件最差,输送的人最多。”
    话音刚落,郭川爽朗地笑起来,笑声里满是骄傲。
    郭川曾是体操专业运动员,退役后就到市业余体校执教,已经快30年了,他带过技巧队、蹦床队、跳水队。虽然市体校的训练条件一直没能得到改善,但是郭川口中“输送了6名运动员到四川省跳水队、3名运动员到重庆蹦床队”是他的骄傲。他还是跳水世界冠军邱波的启蒙教练。
    邱波5岁半的时候开始跟着郭川训练。在郭川的印象中,邱波是个浓眉大眼的小帅哥。能吃苦、训练自觉让邱波脱颖而出。郭川回忆说,一次训练完邱波走出训练房时不小心把脚划了一道很长的口子,还去医院缝了针。本想他应该休息几天再来训练,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来训练了,还说伤口不痛。大概两年后,邱波被送入了省队,那时他才有机会在有跳水池的场地里训练。
    郭川随身带着邱波的各种参赛和领奖时的照片,这是他在基层选材时说服家长的生动案例。郭川坦言,培养出邱波后也有家长慕名送孩子来学跳水,然而更多的情况是,每当郭川从各个学校选来苗子,家长们在看到体校的训练条件后就打起了退堂鼓。郭川说,如果有个跳水池,他们一定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跳水人才。
    目前常年在市体校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保持在300人以上,其中80多人在校住宿。拥挤的小食堂只得让孩子们分批吃饭,每天13.5元的伙食标准意味着每餐只是一荤一素两个菜,外加一天一个鸡蛋,牛奶则是冬训时才有的加餐。


    场景二:内江资中县青少年业余体校的操场上,女足队正热火朝天地训练着。正上初三的管羽希和队友一起在场边做着柔韧和力量练习。
    独白:“我是今年1月被选来的,当时教练到我们学校选人,一共选了4个。刚开始的时候我都分不清足球和篮球。”
    管羽希腼腆地笑了,露出了甜甜的酒窝。“训练确实很辛苦,但是我现在很喜欢足球,我的目标是做一名专业足球运动员,我的偶像是内马尔。”
    旁白:正是一个又一个热爱体育、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管羽希”,给了郭川教练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内江由于经济滞后,业余训练经费投入可谓捉襟见肘。从199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拨发经费仅10万元,直到2008年情况得到了改善,随后逐步增加至今年的88万元。自1990年后,内江就未修建过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数训练场馆面积狭小,空间不够,设施不齐。
    尽管如此,内江体育人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举市体制”。目前内江市共有业余体校6所,另有市体育中心及14所大中小学校和两个社会团体承担业余训练工作,开设了田径、游泳等20个项目。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训练器材,就向省队要、向兄弟市州借、自制简易器材,因地制宜开展训练。”内江市体育局局长叶永康说,射击项目没有钱买子弹,就长期用空枪练习瞄准,比赛时借枪参赛,创造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业绩;没有训练场地设施,就抓基础训练,再想方设法把队员送往省、市及解放军等优秀运动队训练;没有训练项目,就借助各级各类体育传统校和社会团体的师资力量,实行与市场、社会结合办业训的路子,调动学校、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参与业余训练。
    结语:内江体育人用坚守实现了内江参加业余训练人数保持在千人以上,省训运动员保持在百人左右,省专业队运动员保持在30人以上,国家集训队人数逐年攀升至伦敦奥运会前的8人。这里走出了跳水名将邱波、柔道奥运冠军唐琳、排球名将巫丹、射击名将喻丹等。相信在内江体育精神的支撑下,这里将走出更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李雪颖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