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工兵分队在打造文体活动软实力过程中,充分考虑官兵精神需求和使命任务实际,用蓝盔部队特色活动强军技、健军身、乐军心,在维和战场上勾勒出一幅幅忠于祖国、爱军精武、和谐快乐的军营美景。
2月中旬的一个休息日,一场“挖掘机倒酒”的小比武在这个分队举行。只见3台挖掘机一字排开,每台挖掘机正前方野战办公桌上各摆放10只高脚杯和一个装满水的水壶,比赛规则要求选手通过操控挖掘机,用固定在挖斗端的铁丝将高脚杯叠成3层,并将水壶中水倒入酒杯,时间最短、失误最少者为胜。比赛开始, 3名操作手提斗、叠杯、倒酒……最终,下士张名飞以4分零3秒的最快速度和完美表现一举夺魁。而就在两个月前,这样的“绝活”全分队只有1名高级士官掌握。
翻开这个分队的文化活动计划表,“装载机启瓶盖”、“挖掘机放鸡蛋”、“运输车过独木桥”……这些既充满工兵专业特色,又展现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还带有比武竞赛性质的节目表演历历在目。
“像这样的比武,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工兵分队分队长李凯华介绍说,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差,中国工兵又是众多维和部队里唯一的建筑工兵部队,施工任务多、机械动用多,对官兵技能水平提出很高要求,分队坚持把国际维和当成练兵育兵的有利平台,在官兵中广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等互帮互助活动,让官兵在任务重锤炼本领,在帮扶中提升素质。
与国内和平的环境相比,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身处战乱地区,实行封闭管理,每天除了要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外,还要时时刻刻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具有教育和娱乐功效,能密切官兵关系,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是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的有利抓手。”为此,这个分队坚持“见缝插针”的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官兵活动需求。
1月中旬,他们组织了“蓝盔杯”篮球赛首场比赛,黄沙地上铺一层泥土压实后代替塑胶球场、只有标准篮球场四分之三大小的使用面积虽然相对有些简陋,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着实让那些篮球迷们过了把瘾。
传统项目因地制宜,便利活动灵活组织。在这里,平日男兵不常玩的踢毽子、跳绳、呼啦圈等群众性体育,受到官兵们普遍喜爱,茶余饭后,随处可见官兵们娱乐的身影。为了加强官兵体能训练,他们还将体育活动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在任务间隙广泛开展信任互背、单腿跳、折返跑和滚车轮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在国外体能训练时间和场地受限的困境,确保官兵们始终保持强壮的体魄。
“远离祖国亲人、施工任务繁重、生活条件艰苦”是国际维和生活的另一写照。8个月的维和任务期,对这些精挑细选、训练有素的官兵们而言,完成任务不在话下、迎接艰苦没有问题,他们面临的最大困惑是远离亲人和封闭管理环境带来的寂寞与枯燥。
“马里虽然条件艰苦,生活枯燥,但官兵们的文体生活不能艰苦枯燥。”谈起维和分队文体设施建设,张文勇副分队长坚定地说。
想官兵之所想,办官兵之所需。2月中旬,该分队建成我国维和部队首套以图书室、娱乐室、通联室和健身房为主体的“三室一房”,极大地改善了官兵业余文化生活。
走进这个分队的娱乐室和健身房,除了有台球桌、乒乓球桌、哑铃和杠铃这些部队常见的文体器材外,还有新式的跑步机、健身自行车、史密斯架、划船器、五人站多功能健身器等文体器材,能同时满足40名官兵使用。闲暇之时,官兵们在跑步机、健身车等器材上玩得不亦乐乎,下士周厚村高兴地说:“我们的健身器材可与专业健身中心相媲美!”
“文体设施的改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娱乐生活方式,让这次维和变得丰富多彩。”曾于2005年赴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四级军士长谢亮,谈到如今的维和部队文体生活,心中不禁充满喜悦之情。
(田海民 王玉祥 朱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