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

    自2004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推行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经过去10年的时间。10年来,在各方重视和支持下,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干部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累计鉴定规模已达10万人。
    10年是一个节点,更是一个起点。2014年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日前在广东湛江召开。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起航,正如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司长高志丹所说:“这次会议,我们一方面是要总结成绩与经验,更重要的是,针对不足,研究对策,理清下一步的思路。即朝什么方向奋斗、在什么地方聚焦、于什么环节着力。”

聚焦一:做好高危从业资格认证

    会上聚焦的首个焦点,就是如何做好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相关工作。这也是一直以来,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的重点工作。
    据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主任金华省介绍,作为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2013年中心一方面加大“顶层设计”,配合总局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正式开展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研制。目前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并列入了《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度规章制订计划》。同时,中心对第一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救助人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内容的制定也已完成,并首次开展了潜水和攀岩项目的试点工作。
    而在2014年的主要工作安排中,记者也看到,中心明确提出了要“把做好高危险性项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相关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着重推进相关标准、技术和人才的支撑配套工作;加强分类指导,重点推动;探索更加有效的鉴定模式;主动配合,做好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心将在今年9月前完成《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办法》的上报稿以及立法说明起草,相信将对规范职业准入工作和要求,确立和巩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聚焦二:三个重点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一些制约工作深入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是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其中第一个亟待解决的,就是鉴定工作定位不清而造成的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对此,金华省表示,虽然总局每年从体彩公益金中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开展社体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基础性工作,但缺少明确的政策依据,造成目前大部分省市没有足够的鉴定工作经费和服务保障。在他看来,只有明确鉴定机构的公益和不营利性质,才能从根源上消除由于逐利而滋生的影响鉴定质量的种种问题。为此,中心也下定决心,从顶层设计入手,希望从政策层面确立鉴定机构的公益属性,逐步建立明确清晰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保障机制。
    第二个难点则是鉴定资源开发能力不足。这其中又分两个层面,其一是基础内容研发滞后,其二是无形资产开发意识欠缺。针对这两点,与会代表们表示,希望中心能拿出具体措施,一方面解决基础内容研发手段单一问题,加快基础内容研发速度。同时,也通过学习和借鉴等手段,逐步引导、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形成上下合力。
    此外,受到关注的还有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除了鼓励、支持省市间开展业务互动,代表们也希望下一步中心能重点对困难省份给予重点指导和帮扶,努力协调解决问题。

聚焦三:技能鉴定和竞赛有效结合

    会议的最后一个焦点,落在了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的有效结合上。2013年,总局与全国总工会成功合作举办了全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对发现和激励体育技能人才,丰富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功能等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代表们也就如何建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长效化机制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
    在讨论中,高志丹也表示,技能竞赛就是特殊形式的培训鉴定,通过技能水平比拼,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广大技能劳动者学习技能和职业知识的积极性,让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不过他也指出,目前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结合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要认真落实好通过技能竞赛晋升职业资格的政策,做好体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划和计划。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