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不衰 雄风犹在—徐州打造武术名城

    全国传统武术赛赛事举办地徐州古称彭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有着4000多年的武术发展史,徐州武术因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武术流派而独秀华东。千百年来,徐州武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悠久的崇文尚武的精神,历练和塑造了豪爽侠气、见义勇为的醇厚民风,在今天对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社会,都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尚武之风悠久炽烈

    据不完全统计,徐州民间的武术拳种有37种之多,全市参与习武健身的人群近200万人。
    为进一步加快徐州武术事业发展,2012年3月,徐州派出武术工作考察团,远赴北京、沧州、焦作、登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根据考察团的调研汇报,结合徐州市的实际情况,同年6月制定了“大力发展武术事业,努力打造国际武术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将武术事业的发展列为徐州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2年12月,市政府成立了武术事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武术事业的全面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武术运动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了以组织管理体系、规划目标体系、标准评估体系、传承推广体系、活动培训体系和科学创新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武术文化发展长效机制。各县(市)区级政府也成立相应的对接机构,努力抓好本县(市)区武术发展。徐州市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积极推动“武术进学校”活动。
    2012年徐州市出台了武术馆(校)教学目标评估管理办法,将武术馆(校)的教学内容纳入教育行业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评估体系。市体育局、市财政对市武术协会、老年体协、重点武术馆校等,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和优惠。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近年来,徐州不断加大对武术发展的资金投入,专款专用,逐年递增,并加强监督管理。仅2012年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就有100多万元。徐州市在已有的一个1200平方米武术训练馆的基础上,正在规划建设一个能够兼顾训练和比赛之用的新徐州武术馆,并列入2014年市政府重大工程项目,预计2015年底可竣工投入使用。徐州市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武术事业发展。把民办武术馆(校)建设纳入城乡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对其建设用地按照供地要求给予了相关照顾。
    近年来,徐州市始终紧密围绕武术“六进”工作的内容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因势利导,精心组织武术交流展示活动。目前全市各武术拳种都相继成立了拳种拳法研究组织,武术馆(校)、武术俱乐部以及各县(市)区武协的武术活动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扩展,全市157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武术协会,社区和乡镇的武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武术运动的开展。

组织名家走进学校

    广泛开展武术为专项的社体指导员培训工作,全市建立武术健身辅导站点1600多个。2013年徐州全面启动了“武术进校园”工程,积极鼓励普通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目前,武术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科目中的必修课,并将其列为体育中考的选考项目。组织高水平武术教练员和武术名家走进学校,免费开设武术讲座和培训班,自2012年起在全市实施了“千名体育教师大练武”工程。
    2013年10月,徐州市武术协会邀请总局武管中心、国家武术研究院选调专家来徐州为全市中小学培训武术操教练377名,这批技术骨干将为徐州开展的武术进校园活动发挥极大的能量,使武术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区60%的中小学,县(市)40%的中小学开设武术课,计划到2015年全市中小学全部开设武术课。

(项涓)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