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足球训练“常规”恒大足校重文化课

    在传统体校或普通学校里,足球队的孩子们往往要做长时间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对他们来说,比赛是一种奢望,半个月或一个月能有一场正式的比赛已是非常满足。而在距离广州市区120公里的人大附中恒大皇马足球学校绿茵场上,同龄孩子撒开步伐就是场上的较量。对恒大足校的孩子们来说,比赛是“家常便饭”,因为每周六和周日,他们都会进行班际、年级间足球队的对决。
    不要以为恒大足校非周末时间都会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周末才比赛。事实上,相比起传统足球训练的“三从一大”,本报记者在恒大足校的校园里,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了第二课堂动手的活跃,亲身感受到他们与陌生人交往的坦然。在这所全球规模最大的足球学校里,把孩子们80%的时间给了文化课。
    2002年世界杯后,中国足球带给国人的,往往是失望多于希望。中国的体育人和社会各界也在寻求足球发展之道。近年来,传统足校从4000多所萎缩到目前20所左右,在校生人数大幅减少。中国足球人口基础和足球人才的缺乏是中国足球整体落后的重要原因。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但发展之路仍要面对如政府重视、体教部门结合、场地、经费、师资、竞赛平台等诸多问题。而恒大斥资十几个亿办足校,也难免让人担忧以后的可持续性。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恒大老板许家印把矛头直接指向青少年足球多头管理、青少年足球联赛体系混乱、传统足校机制落后萎缩严重等问题,“极大阻碍了青少年足球的发展,造成足球人口严重匮乏,中国足球后继乏人。”
    在公众的眼里,许家印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老板,更多是他带领的恒大球队在亚冠捧杯,夺得中国足球俱乐部近23年来第一个亚洲冠军。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希望从理顺青少年足球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青少年联赛体系、大力兴办“新型足校”等三方面入手,加快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尽快提升中国足球整体水平。而他提出的“新型足校”想法,早已在一年多前悄然实践着——在完整的中小学文化教育基础上,增加足球专业培养,即文化教育和足球专业培养并举的学校。
    “中国的家长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希望把小孩子培养成球星,而不是一名正常健康的社会人。可是,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很短暂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积累的财富在其退役后很容易挥霍掉。”曾经效力过多支西甲球队的费尔南多,现在的身份是恒大足校训练总监,他与学校的文化课老师配合得很融洽。
    在恒大足校的教室里,“文化为根、足球为本、成才为旨”的办学理念随处可见。恒大足校执行校长刘江南表示,学校致力于培养“有文化底蕴的足球人、有足球特长的文化人。但前者仅占总数的15%左右,大部分人以后还是要回归社会。”踢球人丢了学习,回不到社会。曾经当了十年的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培育出一批体育世界冠军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文盲或者半文盲的青少年。
    位于广东省清远市的恒大足校占地1100多亩,基础设施以省一级标准设计,足球专业设施以世界顶级标准配置,已投入使用的足球场多达50块。目前全校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共有八个年级。去年,恒大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合办足球学院,为足校学生提供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学习途径。
    刘江南说,“新型足校”就是恒大足校。在这里,除了140多名不乏教授、特级教师的文化课教师队伍外,西班牙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委派了技术总监及20多名世界顶级优秀教练员任教,并完全按照皇马俱乐部标准建立学员选拔、训练、竞赛和考评体系,和他们搭档的还有130多名本土教练。
    学生在保证文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足球训练,日常文化课时安排与一般学校无异,晚上还要安排一个半小时的晚自习。
    “足球的生涯是很短暂的,但文化知识的储备则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西班牙教练说,中国的小孩技术很好,不比西班牙同龄孩子差。但是,他们由于过早进行专业训练,荒废了文化课,因此不能很好接收并理解教练的指令,自己对比赛的阅读判断能力差。

黄心豪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