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出击应对学生体质健康严峻形势

    5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今年4月21日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进行解读。这也预示着教育部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组合”出击将成为现实。三个文件将分别从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个层面入手,力求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着力解决一直以来制约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

三方面原因制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目前我国的学生体质健康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式,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和学校参与体育锻炼、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激励不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学生的成长评价关系不大,与学校的总体评价关系也不大。”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和学校在开展体育锻炼方面的积极性,这也将是教育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方向。
    同时,与实际需要相比,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办学条件也都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体育课缺少把学生吸引到操场上的动力,很多学校在体育办学条件,无论是师资条件还是场地器材条件方面,也还都存在很多不足。这也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第二方面原因。
    此外,从整个社会舆论环境来讲,也还没有形成一个各方对学校体育工作齐抓共管、共同关注、积极推进的整体氛围。很多家长不仅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重于体育成绩,部分家长甚至错误地觉得参与体育锻炼占用了孩子的时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另外,目前从学校到家长在孩子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方面,也都还欠缺相应的指导和引导意识。从这一层面来讲,思想观念的落后和科学知识的普及,也是学校体育工作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文件应对学校体育发展难题

    而此次教育部新近发布的三个文件就是为了针对这些原因而做出的具体举措,也是对中央7号文件和国办发53号文件的进一步细化。王登峰表示,三个文件下发后,将主要从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组织保障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
    此次发布的第一个文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就是教育部在目标管理层面的一个努力。该文件明确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对学生评价、对学校评价,以及对跟学生和学校相关领域和政府相应部门的评价依据。王登峰表示,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从学生到学校、到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内生动力问题。
    同时,第二个要采取的措施是强化过程管理,确保办学条件。正如王登峰所说,目标管理只是为了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加强过程管理才能让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保持持续的生命力。而所谓过程管理,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也就是体育课的教学和课外锻炼的组织到底应该怎么做。
    为此,教育部此次也特别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两个办法分别对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对学校需要提供的师资、场地、器材、经费,以及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组织管理等,提出了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对各个省市在学校体育上的投入提出了具体要求。王登峰表示,教育部将每年“对各个省市在学校体育上的投入,如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外锻炼组织管理、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出台的政策,形成一个年度报告,并定期向社会发布。”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