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笨拙的方式做慈善 收获发自内心的快乐

    高雷雷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前著名足球运动员、中国“博斯曼”第一人、业余足球教练、日餐馆老板……而在所有的标签中,最让高雷雷喜欢并引以为傲的是: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沙腔乡中心校体育老师。

“收获的快乐和满足是发自内心的”

    2012年9月份,退役一年多的高雷雷做出了一个决定,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到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沙腔乡中心校,也就是他捐建的“麦田十小”支教。于是他开上自己的车,用了两天的时间,辗转2000多公里来到了目的地。实际上,这所小学建成六年以来,高雷雷每年都会至少走访一次,即便再忙再累也从未间断过,他说这既是他对孩子们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有一年高雷雷在比赛中拉伤了大腿韧带,但为了见到孩子们,他仍然坚持着来到了学校。
    不过退役之前,由于比赛任务比较重,高雷雷每次来都只能短暂逗留,2012年他终于有了比较宽裕的时间,于是这次支教之行整整持续了半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四川西南的小凉山地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条件非常艰苦。高雷雷回忆说,自己刚来的时候,看到泥泞起伏的山路、家徒四壁的房间、四处乱爬的蟑螂以及当地很多特殊的风俗习惯时,也感到有些不适应。但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逐渐冲掉了所有的不适,在这里,他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也是卫生老师,他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砍树劈柴,在坑坑洼洼的山间小路上举行百米赛跑,在高高低低的树丛中玩投球游戏。“那段时间生活虽然简单,但收获的快乐和满足却是发自内心的。”高雷雷说。
    支教期间,高雷雷的爱人,曾以一首《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走红的歌手马郁也来到了学校,当起了孩子们的音乐老师,但马郁的这次夫唱妇随却差点发生危险,当时她已经怀有两个月的身孕,而这对“马虎”的准爸妈却毫不知情,依然还跟着孩子们一起山上山下,跑来跑去。如今回想起这段充满潜在危险的经历,已经做了爸爸的高雷雷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除了亲身授课之外,高雷雷还尽其所能,努力为学校改善条件,他给孩子们配发校服、购买文具,2012年他给学校捐赠了一辆等同美国标准的校车,因为他发现很多孩子在上学途中需要翻山越岭,经常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有了校车就可以节省他们很多的时间。他还给老师们的宿舍配备了热水器,希望他们可以长时间地留在学校,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谈到做这一切的初衷,高雷雷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象当初很多人帮助他完成足球梦想一样,去帮助这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完成求学梦想。今年9月份,高雷雷在广西柳州捐建的第二所小学就要投入使用了,这意味着,更多的孩子将在他的帮助下实现求学梦想。

“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们交心”

    帮助别人,这样的想法从小时候就在高雷雷心里埋下了种子,高雷雷的父亲是一名老师,他将每一个学生视为己出,曾经为了给学生们置办服装参加运动会,卖掉手表、自行车等私人物品筹集资金。直到现在,高雷雷还经常从当年这些学生们口中听到对父亲的感激。这让他意识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并且有意义的事儿。2006年开始,高雷雷先后去到澳大利亚、芬兰、美国踢球,在国外的日子,他更多地接触到了公益和慈善,“欧美人做这些事儿,丝毫不做作,都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帮助别人,就跟人渴了要喝水一样自然。”这种理念时刻撞击着高雷雷的内心,于是他开始用自己踢球赚来的钱去建学校,“麦田十小”就是在他留洋期间落成的,修建这所学校足足花去了他半年的年薪。现在高雷雷在北京南锣鼓巷经营着一家名为“贰拾壹”的日餐馆,每年餐馆利润的一半都会被他拿出来去做公益。
    在做公益的道路上,高雷雷也经历着思想上的转变和成熟,最开始他简单地认为给钱给物就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在捐建第一所小学之前的考察走访中,他只要看到学生们家里生活困难,就往对方手里塞钱,每次进趟山基本上都要掏空自己的口袋,志愿者们提醒他,不能这样给钱,因为贫困家庭太多了,给钱是给不过来的。高雷雷不好意思地笑笑,答应了,但走到下一家,仍然忍不住伸手掏口袋。
    后来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高雷雷发现,一味地给钱只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对于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有一次他把自己资助的一个孩子接到北京,带他去最好的烤鸭店吃烤鸭,一边吃一边问他“喜欢吃烤鸭吗?喜欢北京吗?”没想到孩子回答说,“高老师,我不喜欢吃烤鸭,我喜欢吃我们山里的野菜,我想家了。”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突然让高雷雷意识到,孩子们最缺的其实不是物质和钱,而是情感上的关怀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因此,高雷雷做出了去“麦田十小”支教半年的决定,他要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拉近自己与孩子们的心。“你如果只捐钱、建学校,而不亲自到孩子们中间去,那你在他们心里可能永远只是个符号,当你去了,他们就会实实在在地触摸到你,慢慢地跟你交心。”在马边,高雷雷跟孩子们同吃同住,一起上山砍柴、挖野菜、做游戏,他还经常到孩子们家里做家访,跟很多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都成了朋友。他天生乐天派的作风也感染着孩子们,“我想传达的信息是,‘我见到你们很开心,希望你们也开心,并且喜欢我’。”他把所有的孩子当成互相尊重的朋友,不只教他们学会踢足球、打篮球的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灌输给他们积极乐观、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尽管生长在贫困山区,但他们不是弱势群体,社会在关心着他们,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一次去绵阳看望自己资助了三年的六个孩子,高雷雷给每个人都写了一封信,工整而清秀的字体中充满了真诚和关爱,比如给康金梅的信是这样写的:你是我见过的最有性格的孩子,学习出色,做人认真,你将来肯定可以成为社会认可的人,看好你!
    孩子们的心在这样的关爱中一点点地打开,高雷雷说,几年前刚见到学校的孩子们时,大家都很羞怯,一个个都往后躲,不愿意主动跟你接触,但现在孩子们都喜欢上了高老师。结束半年支教离开时,高雷雷拒绝了学校试图为他安排的送行会,但他仍然收到了孩子们写的大量的小纸条,有人写“高老师,您是不是要走了?”有人写“高老师,我们爱您”,还有人写“高老师,您还没看到我给您表演武术呢”……看得高雷雷心中充满了暖意和感动。去年,高雷雷的岳父病重住院,远在四川的孩子们听到消息之后,特意发了一个图片彩信给高老师,彩信里,孩子们集体握着拳头,为老人加油打气。高雷雷说,这个彩信打消了他的一切疲惫,浑身重新注满了能量。

“这要比进球更真实,比荣誉更有价值”

    这么多年下来,高雷雷一直坚持以个人名义做公益,保守估计他已经为学校和孩子们花掉了100万元,实际上,以高雷雷多年踢球经历所积累起来的名气和人脉,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发起或者加入一个团队,聚集更多的人财物来开展公益事业,但他没有选择这样做。高雷雷解释说,公益不一定非要大家一起去做,作为一个个体,你也完全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做,所形成的力量将会是无穷的。另外,高雷雷觉得自己是个直性子,喜欢有啥说啥,如果由一支团队来做这个事儿,反倒可能会产生许多矛盾。“你要住个好一点的酒店,开个好一点的车,也可能会引来公众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喜欢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边。”所以高雷雷开了餐馆,用自己赚来的钱去帮助孩子们,这样一来没有人能说得出什么,他把自己的这种方式称为“笨拙的慈善”。
    即便如此,高雷雷在一开始还是遭受了不少风言风语,当然最多的就是认为他在作秀,对于这种看法,高雷雷经常是一笑了之,“只有当你真正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和运动的时候,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快乐和幸福,这要比进球更真实,比荣誉更有价值。”
    高雷雷最喜欢说的一个道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你有了100万,你就希望赚200万,但有了200万,又希望变成1000万,“做公益之前,感觉自己的心是空的,当你得到一辆新车、一座大房子时,开始是满足,但等新鲜劲过去以后,又想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用什么去填补内心这种没有休止的欲望?我觉得最好的就是爱。”
    高雷雷是个基督徒,在他眼里,帮助别人就是爱别人,反过来帮助了别人也能得到对方给予的爱。当年的“麦田十小”,高雷雷是以逝世的父亲的名义捐建的,而他在广西的第二所小学则是以去年刚刚出生的儿子的名义捐建的。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在血缘的延续中完成对爱的传承。“我想我的儿子继承了爱的能力,就拥有了幸福,这比留下房子和车保值多了。作为人来说,永远不能丢了爱。”

(刘小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