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畏惧——鲁甸地震灾区里的足球故事
8月3日16点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就在距离震中70公里的山路上,一场生死竞速正在进行。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学校硬件条件很差,可他们仍组建了足球队,准备参加8月4日至10日在昭通市举行的校园足球比赛。就在8月3日前往昭通的路上,险情发生了。
“当时我们全队16人,还有20多名乘客坐在大巴上,司机突然发现前面的山塌下来了,还以为是正常的山体滑坡,但突然就地动山摇,我们都意识到地震了。司机第一反应还算迅速,马上倒车,没想到后面的山也滑坡了,我们被夹在中间……”巧家县中学足球教练张华对记者说。
面对险情,张华迅速要求学生保护好头趴在地下,不一会,侧向山体滑落下的泥土、石块就把大巴车完全掩埋了。
“比较幸运的是,山石把窗玻璃砸破了,我就和司机组织孩子们还有乘客从窗户里爬出去。在足球队时,我们队员就有服从纪律听指挥的传统,这次也没有人争抢,车里的乘客也受到队员影响,总体很有秩序。”张华说。
逃出大巴,一车人第一反应是想上到高处,但严重的山体滑坡让大家不得不退回了大巴附近,更加可怕的是,山路旁边的一个湖已经出现了堰塞湖迹象,张华决定带领队员和乘客撤离。
“为了保证安全,我决定将一车人分成几个小组,彼此之间有帮助、照应。让我很感动的是队员们,他们只是孩子,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彼此互相帮助,还帮助同行的乘客。举个例子,我们找到了个小卖店,买下了所有食物和水,但每个人只分到很少,我的队员们都能把这些物资分给受伤的乘客和更需要的人,我觉得这可能就得益于他们平日里经常参加足球这样集体运动培养出的团队合作、分享精神。”张华说。
在地震灾区,每一秒的时间都是宝贵的,甚至有可能关系生命,可就是这样,一行人仍旧在大雨和严重的山体滑坡以及余震中艰难前行了5个多小时,抵达距离出事地20公里外的昭通市。
“现在想想真是可怕,那时候真有全车覆没的可能,好在及时逃离,只有两个孩子受了轻伤,另外司机胳膊被石头划破了。我当时可能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了市里才发现后背受伤了,这两天有些疼。”
让张华和队员们感动的是,原本以为到了昭通市也没法比赛(比赛装备全部在大巴车里被掩埋了),但他们居然得到帮助,当地体育局出资帮他们购置比赛装备,让他们顺利参加了比赛。而经过媒体的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传播,他们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道,最新消息是成都市球迷协会已经承诺,将为这支球队提供50个足球、100双球鞋,用于日常训练、比赛。
“和很多地方的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足球开展得不是很普及,水平也不是很高,但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平日参与足球对孩子们的积极影响,我想回去后我会继续搞好足球,同时鼓励身边的孩子、学校更多参与足球。”张华说。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