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业余训练工作会切合实际指明方向

    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全国业余训练工作会上,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青少处负责人、体校校长、总局奥运项目中心各项目部部长及青少年体育相关专家结合各项目特点,联系实际工作,研讨交流青少年训练工作的经验,探索提升青少年训练工作的方法,从不同岗位层面阐述对青少年训练工作的理解。同时对《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和研讨。

运动项目中心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乒乓球项目在我国长盛不衰,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有新生力量涌现,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乒羽中心从青少年运动员的数量和年龄结构、教练员队伍和训练基地建设情况及训练成效上介绍了目前乒乓球青少年训练的整体工作状况,在后备人才的选拔、后备人才的数量及教练队伍匮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在后备人才培养上设立成绩目标、规模目标、结构目标和渠道目标,通过发挥竞赛在后备人才培养中杠杆作用,完善衔接;注重系统科学训练,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多渠道培养后备人才等措施,保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
    赛艇青少年训练工作以“重系统、定方向、有抓手、求变革”为整体思路。结合项目特点,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深入思考项目自身发展,准确定位青少年训练工作。在青少年训练营工作中,将集训、教练员培训结合在一起,聘请外教引进国际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理论,开拓思路、探讨解惑。同时重视后备人才基地管理体系打造,以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引导、规范青少年训练。
    排球和田径两个项目,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加强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搭平台抓活动,完善传统项目学校比赛,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校园普及推广等工作做得扎实到位。

基层体育部门 突出特色探寻青训模式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市县两级体校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基础。山东省体育局制定“抓好一个杠杆、两类基地、三级体校、四种奖励、五类培训”的青少年训练发展思路,配套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投入,努力健全市县体校,努力构建多元化办学模式。试点推广“三集中”独立办学的模式、体校与当地重点中小学结合模式、体校与几所中小学结合模式等3种模式,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让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择发展模式。
    武汉青少年训练工作结合地方特色,以足球为突破,从横向抓整合、纵向抓机制、深度抓基础三个维度着手,构建了“足球全方位”发展格局。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业余训练和后备人才培养中来,努力实现“体育、教育、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研员教练员 增强选材意识提高培训效益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从运动员选材工作平台建设,研究开发选材标准,建立优秀苗子库,组建研究团队等方面对上海青少年选材育才工作做了一个介绍。上海通过选材育才结合之路,构建了上海二三线运动员科学选材模式。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发展与进步的三大环节之一,选材与训练的同等重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是开展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工作平台。科学选材与训练相结合,也是推动项目发展的合力。青少年训练也要着手抓好运动员选材工作,将所有奥运项目做到科学选材,强化现有科研机构为选材做好服务。
    杭州陈经纶体校教练朱颖根据个人执教理念和经验,通过实例阐述了科学选材在竞技体育的重要性,着重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兴趣,进行科学训练,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训练方法。作为基层教练员希望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来学习新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与高水平国外教练和队员进行交流,更好的为青少年训练服务。

季雪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