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校园三大球依托网点校建设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浓浓的篮球氛围迎面扑来。不大的操场上,大大小小的篮球架多达13个,围墙上更是彩绘着各种篮球技术动作……从2005年开始,和平里一小将篮球纳入校本课程,至今已近10年。现在学校每班每周都有一节篮球课,还出版了自己的篮球书籍,可谓硕果累累。
    可就是这样的传统“老”校,也有新问题。“体育老师怎么再提高,在科研上怎么操作,这些都亟待解决。”和平里一小校长彭藐说。

体教牵头 抓牢基础

    所幸彭藐的困扰很快就迎来了解决契机。2012年7月,北京市体育局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工作的意见》。东城区在此基础上也推出了一揽子政策和措施:成立了由体教共同牵头的三大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三大球教研组,创建了三大球项目小学网点校。
    在发展初期,东城区将网点校的建设重点放在了小学。对此,东城区体育局青少科科长李燕表示,这是为了“抓牢基础”。她说:“没有小学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充实,初高中梯队建设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我们希望先夯实基础,再层层推进。最终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使三大球建设工作达到全区开展广泛、梯队衔接紧密。”
    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正常起步运转,东城区体育局和教委形成合力,在经费扶持、赛事组织、技术支持上给予充分保障。在创建初期,特别争取到体彩公益金,为每个项目投入30万元扶持经费,给每所网点校配备基本的训练器材和服装。同时,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和场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少年身心的三大球系列活动、比赛。截至目前,东城区已经有篮球小学网点校17所、足球小学网点校17所、排球小学网点校10所。

高校助力 解决难题

    不仅是资金、器材等,网点校建设为学校带来的“实惠”可谓方方面面。其中,就有困扰彭藐颇深的“科研难题”。2014年5月,作为东城区三大球网点校建设的一项内容,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东城区体教两家的积极运作下,包括和平里一小在内的东城区多所小学与首都体育学院成功实现“科研牵手”。由高校参与支持基层小学的体育特色发展。
    彭藐告诉记者,首都体育学院不仅派出老师到学校担任常驻副校长,还派出四名篮球专业学生充实到学校一线教学队伍,全面支持学校篮球特色发展。如今,有了强大的“科研后盾”,彭藐的新计划增添了很多。除了打造更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还计划开发自己的教学APP和课程软件,力争将学校篮球课程打造得更加立体、均衡。

联盟生效 整体提升

    网点校的建设解决的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困扰,更带来东城区青少年三大球整体水平的提升。宋占军是东城区篮球教研组组长,他告诉记者:“从2013年、2014年两届 ‘共育英才’杯小学生篮球联赛来看,最显著的变化是,参与学校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第一年比赛,很多学校的得分甚至只有个位数,而现在,大多都在30、40分以上。”
    在宋占军看来,这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城区网点校建设的“联盟效果”。他认为,网点校建设让区域内的学校形成了网络化布局,从以前一家家壁垒分明,变为现在的一个整体。“大家通过共享和交流,促使区域整体实力逐步得到提升。”
    不仅是篮球,在足球和排球项目中,“联盟”的效果也同样明显。如在足球项目中,东城区就充分发挥了网点校“龙头”——安外三条小学的辐射作用。除了推广经验、组织培训外,安外三条小学还会在每周日上午,义务组织全区足球网点校的“骨干苗子”集中特训。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全区青少年足球水平的全面提升。

(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